每個人都是一本書,用千千萬萬段經歷串連起人生的故事。每件衣服也不僅是用來遮擋或御寒的物品,它是最貼近我們肌膚的伴侶,它承載了歷史的記憶、文化的精髓、匠心的堅守……
我們買一件衣服,或許只是因為自己一瞬間的喜歡;但是,要做出一件讓人始終喜愛的好衣服,卻要經歷精選面料、精心設計、精巧制作的各個環節,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和心血。
木棉道人始終相信:衣服一定是有自己的故事的。一件有故事的衣服,不僅能懂得人的內心對美的渴望與追尋,更能在穿著者中遇見更多的知音。20多年來,我們不僅是在做衣服,也是在用心寫一卷木棉道著衣人的故事集。
今年,邀您與我們一起來書寫,來見證。
伍拾叁
穿華服,化中式妝
上下拉動翻看這個書簽
菩薩蠻
唐·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
鬢云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
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
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
雙雙金鷓鴣。
想成為一個精致的漢服小仙女,
除了擁有仙氣翩翩的華服,
也要學會化和衣服相稱的妝容。
說起化妝,很多人表示這題我會:
無論是時下最流行的網紅韓系妝、
自然清透的日系妝、
還是烈焰紅唇的歐美妝
都可以信手拈來!
殊不知,與華服最搭的妝容,
還是我們的中式妝。
中國擁有幾千年的化妝史,
《楚辭·大招》中曾寫道:
“粉白黛黑,施芳澤只”。
可見在先秦時期,
女人們已經開始涂粉、畫眉、搽香。
真正的中式妝講究妝面整潔,
輪廓立體,眉眼干凈清晰,
端莊大方中不乏優雅知性。
黛色遠山眉,流連丹鳳眼,
可以含蓄可以嬌艷,
如云錦般流光溢彩……
中國著名彩妝大師毛戈平老師為素人所化的中式妝,
因妝后的效果太過驚艷,被網友稱為“換頭”▲
一個尋常的清晨,
院墻高聳的庭院里春鶯啾鳴。
剛起床的少女梳洗完畢,
慵懶地坐在銅鏡前,
旁邊站著垂首待侍的丫鬟。
鏡前女子玉手芊芊,
蘭花指微翹,
打開妝奩,描紅點唇。
香爐氤氳,微風習習。
這就是約兩千年前
中國古代女子化妝場景。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中國風妝容的教程。
敷粉
翠娥南陌簇簇,躡影紅陰,緩移嬌步。
抬粉面、韶容花光相妒。絳綃袖舉。
云鬟風顫,半遮檀口含羞,背人偷顧。
競斗草、金釵笑爭賭。
——柳永《夜半樂·艷陽天氣》
所謂“膚如凝雪”“冰肌玉骨”,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
膚白貌美都是美女的標配之一。
古代化妝的第一步和現代人一樣,
也是敷粉。
古人擦的粉材料多選自“米粉”,
除了米粉之外,還有鉛粉。
一般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
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體的形狀,
使用的時候就能涂成個大白臉。
而現在我們一般不建議涂太厚重的粉,
大家根據自己的膚色和膚質,
選擇妝面看起來自然舒適的粉底。
需要注意的是,
敷粉之前要做好保濕和打底,
這樣,妝面才會看起來更服帖干凈。
描眉
南國有美女,粲粲玉雪顏。
眉目艷華月,色映清秋寒。
粉黛不敢涴,佩服惟幽蘭。
——劉基《美女篇》
形容女生美,我們可以說眉清目秀,
形容男生帥,我們可以說星眉劍目。
在中國傳統審美里,眉毛和眼睛,
總是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比如《紅樓夢》里,
寶玉初見黛玉,最先注意到的,
是黛玉的“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
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因此畫古典的中式妝,
眉形大有講究。
漢代,一般流行纖細修長眉形(翠眉)。
魏晉時期,沿襲漢代的長眉,
并流行眉頭相連的細長眉。
唐代,眉形千變萬化,
初唐眉形濃而闊長,
盛唐眉形纖細修長,
中唐以后眉形短而闊。
宋代又重新興起纖細秀麗的長蛾眉。
明代,眉形纖細彎曲,
出現了長短深淺的變化。
我們現在的中式妝,
用得最多的是柳葉眉。
柳葉眉不能過粗,
輕微的弧就可以,
能夠縮小寬額頭,
打造小臉型。
再就是卻月眉,
卻月眉比柳葉眉略寬,
也更彎曲,形如新月。
有詩云:“詔下人間覓好花,
月眉云害選人家”;
“春江欲疲臨妝鏡,
試寫纖纖卻月眉”。
又或者傳說中的黛玉眉,
這種眉形十分纖細精致,
像掛在空中的一抹輕煙,
非常適合穿端莊溫婉的漢服的小姐姐。
對于五官比較立體的菱形臉女生,
還可以選擇畫挑眉。
挑眉的眉尾稍稍向下,
看起來高級又嬌俏,
還能修飾顴骨高的問題。
眼影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
月移花影約重來。
——李清照 《浣溪沙·閨情》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在沒有眼線筆和眼影的古代,
女子們會將胭脂涂抹于眼下,
使面色更加紅潤飽滿,楚楚動人。
在現代的漢服妝容中,
紅色眼影和粉色眼影的出場率也超高,
這種色系的眼影日常使用,
很可能會產生“家暴既視感”,
但是一旦搭配上漢服,
立馬就變了一番模樣,
顯得溫婉柔情,眼波動人了起來。
我們畫眼影的時候,
需要注意步驟和手法,
首先用淺色打底,
然后選擇深棕暈染眼窩,
最后用適合自己的眼影色暈染眼尾,
下眼影也要帶到,
眼睛會更有神。
胭脂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元稹 《離思五首》
胭脂就是我們現代說的腮紅。
它起源于商紂時期,
燕國的女人用花瓣凝脂涂臉。
顏色不可過于紅,
要呈現自然的感覺,
最好的妝容便是妝若無妝。
所以古人云:“胭脂誰與均淡,
偏向臉邊濃。”
古代女子在喜慶的日子會涂抹胭脂。
用這種紅色脂膏涂抹面頰和嘴唇,
能讓姑娘們笑帶春風,面如桃花,
于是出現了一系列美妝風潮,
比如酒暈妝、飛霞妝、桃花妝等等~
花鈿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吳均《采蓮曲》
所謂花鈿,是古代女子
貼在眉間和臉上的一種小裝飾物。
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說韋固妻
“眉間常貼一鈿花,
雖沐浴、閑處,來嘗暫去”。
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
以紅色為最多。
以金、銀制成花形,蔽于發上。
花鈿的顏色豐富多彩,
其顏色取決于花鈿的質料,
如金箔片為金色,閃爍反光;
黑光紙為黑色,煙煙閃亮;
魚腮骨為白色,潔凈如玉。
其他根據圖案需要繪上各種顏色的,
更是爭奇斗妍,絢麗多彩。
而現在的小仙女們
更多的是選擇用一些顏料繪制,
大部分都是紅色系的顏料。
更粗暴一點的就是直接上口紅的了,
這樣比起那種貼上去的花鈿不那么容易掉,
而且花色也很豐富,
只要你會畫畫,腦洞夠大,
就不愁沒有新的創意啦!
面靨
香蓮燭下勻丹雪。妝成笑弄金階月。
嬌面勝芙蓉。臉邊天與紅。
玳筵雙揭鼓。喚上花茵舞。
春淺未禁寒。暗嫌羅袖寬。
——晏幾道 《菩薩蠻》
面靨在唐朝時最盛,
是施于面頰酒窩處的一種妝飾 , 也稱妝靨。
它起初并不是用來妝飾,
而是宮廷生活中的一種特殊標記。
后來逐漸成為一種妝飾,
專門點在唇頰兩處。
面靨可以使面部表情更生動,
看上去更活潑可愛,更加嫵媚動人,
故被看做貌美標致的征象之一。
在唐代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有記載:
“鶴子草,蔓生也。
其花麴塵,色淺紫,蒂葉如柳而短。
當夏開花,又呼為綠花綠葉。
南人云是媚草,采之曝乾,以代面靨。”
想要追憶唐朝風尚的小姐姐,
可以嘗試點一下面靨,
如果自己有酒窩,
面靨的效果更是曼妙可人。
口脂
眉黛羞頻聚,朱唇暖更融。
氣清蘭蕊馥,膚潤玉肌豐。
——元稹《會真詩三十韻》
影視劇中,常有女子化妝的場景,
有時是打開首飾盒,
挑起一點胭脂點在唇上;
有時是拿出一張形同紅紙的薄片,
在唇邊輕抿幾下。
這都是古代女子使用的“唇膏”,
最早又叫“口脂”。
口脂可以增加口唇的鮮艷,
給人健康、年輕、充滿活力的印象。
這種喜愛的程度可以從
《唐書·百官志》中看到,書中記:
“臘日獻口脂、面脂、頭膏及衣香囊,
賜北門學士,口脂盛以碧縷牙筒。”
這里寫到用雕花象牙筒來盛口脂,
可見口脂有著多么珍貴的地位!
充滿智慧的中國女子
用口脂化出各種唇形。
古代流行過圓形、心形等,
但精致小巧的唇
始終是中國古代女子唇形的主流,
即“櫻桃小口一點點”,
正如唐朝詩人岑參在
《醉戲竇美人詩》中所說:
“朱唇一點桃花殷。”
所謂點的意思,
就是不將上下唇全部涂滿。
而是在下唇中間部位,
涂成一大圓形點,
借以改變原有唇型,
使唇厚的變薄,嘴大的變小,
看上去就像櫻桃一樣,
嬌小紅艷,美麗動人。
我們現在畫唇妝,
首先用唇線筆勾勒唇型,
再用顏色一樣的口紅涂滿整個嘴唇,
最后突出唇峰。
完成以上步驟,
一個精致的中式妝就化好了。
也唯有這最具東方神韻的妝容,
才能與華服一起,
營造出獨特的中式美。
厲害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