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也奇怪,紅頂商人胡雪巖早就耳熟能詳,他開設的胡慶余堂(著名藥局)也去過多次,唯獨就在杭州望江門元寶街的胡雪巖舊居我 卻沒有能好好地參觀一番,只記得十多年前,有位服裝企業老板請吃飯,曽席設“百獅樓”,去時天已擦黑,也就沒有四處走走看看。
為了彌補這一遺憾,日前,特地抽空再去,不過,也就屬于走馬看花而已。
沒有想到,胡雪巖舊居的正門卻設在一條背街小巷內(元寶街)。門面不大。而第一圖的大門卻是現在的參觀出口。
高墻小門代表了中國人比較內斂的思維方式,不露財不露富同時高深的白墻黛瓦,深藏于內的一個特色。
“勉善成榮”是清朝同治皇帝賜給胡雪巖母親的匾。
請注意:里的“善”字是少了一個點的,也就是說凡事不可能盡善盡美的。
這里擺放放著兩頂罕見的做工考究的
紅木官轎
據說是一頂冬轎,一頂夏轎
據悉廳內梁架據說全用銀杏木制成,
比故宮用材還講究。
值得一看
柱上有著名的對聯
“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
這是江南園林常見的磚雕門樓,上頭“修德嚴賢”這四個字是胡家家訓,胡雪巖期望自我的子孫能夠既德又賢,德才兼備……
舊居內的最精彩之處莫過于花園“芝園”。這是入口。
園內怪石嶙峋、巧奪天工,其中的假山為國內現存最大的人工溶洞。進入故居,那回旋的明廊暗弄、亭臺樓閣、庭院天井、峭壁假山、小橋流水、朱扉紫牖、精雕門樓,使人仿佛進入一個大大的迷宮;而百獅樓、鎖春院、怡夏院、洗秋院、融冬院、延碧堂、載福堂、和樂堂、清雅堂無處不奇;木雕、磚雕、石雕、堆塑、彩畫則無品不精。
常有愛好者在此打卡攝影
胡雪巖舊居整個建筑布局緊湊,構思精巧,居室與園林交融,建筑材料可媲美皇帝故宮,可謂無材不珍。全部建筑用了整整三年時間,耗費300萬兩白銀,成就了我國江南晚清一處私家豪宅,其精美簡直就是一所民間工藝珍寶館。
說實話,我居然在里面迷了路……
不過,也難怪呀
宅第占地面積10.8畝,建筑面積5815平方米
而我到最后才明白
它分為中軸部分和東西兩側院落
精美的磚雕隨處可見
據悉胡雪巖的故居建了三年才完工,當時是中國最豪華的富家大宅,每處都是精品的設計,像這種磚雕都是一流的工匠的作品。
從國外進口的彩色玻璃 當時為稀罕物
原有建筑均以銀杏木、楠木、酸枝木、紫檀木、南洋杉、中國櫸木等名貴材料來建造,極盡奢華與考究。
這里還設有一個胡雪巖生平的資料館,用大量圖片、文字及部分實物介紹了胡雪巖的方方面面。
這是掛于胡慶余堂內的胡雪巖畫像
胡雪巖,一個土生土長的杭洲人,既發跡于此,也敗落于此。這個終清一代唯一“穿黃馬褂”的“紅頂商人”, 雖然也有著唯利是圖的商人本質,但其在商場中秉承的“誠信”、“戒欺”、 “采辦務真、修制務精”的經營理念依然是當代商界的金科玉律。作為中國民族資本家的先鋒,胡雪巖精彩而又富有傳奇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萌芽與發展進程,他憑借其與生俱來的天賦、敏銳的觸角、敢為天下先的魄力,積極應對當時國內的時代變革及國外資本大量入侵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他與外國資本對壘及其抗擊外國侵略時表現幽來的民族氣節也依然值得后人推崇。以史為鑒,胡雪巖從發跡、鼎盛、到敗落的人生經驗到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給人以啟迪。
胡雪巖興旺之時,打造了這驕奢淫逸能與皇宮爭高下的庭院,而他衰敗之時,卻只能郁郁寡歡,憂憤而死。以現存故居庭院作為胡雪巖事業最高峰的標志,然而他的衰落也是十分迅速的。舊居建成于1875年,胡雪巖卒年為1885年。他真正享受這座庭院還不到10年。
胡雪巖的確是一個傳奇式的商人。可以這樣說:他的興,是奮斗和機遇的雙重結果。他的衰,卻與內憂外患有關,帶有極強的悲劇色彩。
每一個不同的游客從胡雪巖舊居的窗光水影里,從不同角度,應該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但,無論政治的、經濟的、文化藝術的,都留給了人們許多有益的思考。 對不?
厲害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