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公司的發展
企業的社會責任一定是與商業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短期來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要付出成本和代價的,但從長期來看,社會責任非但不會成為阻止其發展壯大的枷鎖,而且還應該與企業的長期經濟效益是相一致的。
企業的社會責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一定是與商業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短期來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要付出成本和代價的,但從長期來看,社會責任非但不會成為阻止其發展壯大的枷鎖,而且還應該與企業的長期經濟效益是相一致的。如果你拿出一部分利潤投資于此處,短期內會降低利潤所得,但長期來看,卻能夠保證企業利益最大化。一個普遍的看法是履行社會責任能夠提升自身形象與聲譽,吸引和保留員工,然而這種觀點只是停留在了社會責任表層的意義上,更深一步,社會責任應該提升到戰略層面,成為企業“差異化”的優勢,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美國,著名的冰淇淋品牌Ben & Jerry s就很好地體現了社會責任與商業價值的關系。Ben & Jerry s于1978年誕生于佛蒙特州,產品以口感香醇和口味新奇而聞名。企業用“ 幽默感”和“社會責任”制作冰淇淋的企業文化。Ben & Jerry s把社會責任體現在企業的“三重使命”中:最好的質量、在制作過程中不危害環境經濟使命;為股東和員工的成長與發展創造收益的社會使命;以創新的方法改善社區的、本國的和國際社會的生活品質。為實現這個愿景,企業嘗試了許多做法:向美國緬因州嘗試發展部落資源的帕薩馬科迪印地安人購買水果,向在南美雨林中靠種巴西堅果與腰果(而不是靠砍樹販賣)謀生的土著人進貨……正是依靠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與推廣,樹立了“公益化品牌”的形象。同時,Ben & Jerry s每年為慈善事業捐贈其稅前利潤的7.5%。
與此同時,在社會責任方面的投入,為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在同容量的產品單價上,Ben & Jerry s的價格要高于哈根達斯,成為高端品牌的代表。而公司對社會使命的關注和承諾與員工滿意度直接相關,公司的員工流失率明顯低于美國工人的平均水平。
在國內,雖然像Ben & Jerry s這樣以履行社會責任為導向的公司還不是特別多,但是也不乏企業在企業經營的同時,努力回報社會,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并創造了豐厚的利潤這樣的例子。
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由多個部委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晚會中,來自廣東加多寶集團的1億元捐款使得一直隱身于媒體公眾背后的加多寶頓時引起電視機前觀眾的極大關注。10分鐘后,一網友在天涯社區上發布帖子:廣東加多寶集團官網,由于網友擁擠“癱了”。 一則“封殺”王老吉的帖子立刻在網絡上熱傳,幾乎各大網站和社區都能看見《讓王老吉從中國的貨架上消失!封殺他!》等帖子。“買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買一罐!”,“讓它從大家面前徹底消失!”等這類“正話反說”的“封殺王老吉”倡議迅速成為當時最熱門的帖子。一時間加多寶公司不僅家喻戶曉,而且貨架上的罐裝王老吉也被搶購一空。由于加多寶在社會責任方面一鳴驚人的突出表現,2008年王老吉單品銷售額超過100億元。在罐裝飲料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加多寶罐裝王老吉飲料銷售額在中國市場全面超越罐裝可口可樂,成為中國最暢銷的罐裝飲料。
與此相反的案例則是萬科地產“捐款門事件”。與2007年460億元的銷售額相比,200萬元的捐款讓公眾覺得難以接受。王石隨后在其博客中拋出“200萬元已盡到企業責任,員工捐款以10元為上限”“不讓捐贈成為一種負擔”的言論,引起了輿論界的軒然大波。甚至有網友偏激地“號召”網民不買萬科的房子和股票,讓萬科在這次地震中形象“坍塌”。在輿論的壓力下,2008年5月20日,萬科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批準公司在1億元額度內參與地震災區的災后恢復與重建工作,該項工作為純公益性質,不涉及任何商業性開發,這1億元將根據實際需要在3~5年內逐年支出。但消息公布后,公眾仍不滿意,稱萬科此舉意在“忽悠”。
其實事實上,萬科的言論行為并沒有過錯,但是這種不合時宜的做法確實讓萬科這個一直保持健康的公司形象受到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這兩個例子讓我們看到了履行社會責任所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應該將其納入到公司的發展規劃中。當然,商業價值的實現必然從自身情況出發,成為一個持續的過程。否則,單純的巨額捐款只是一時的轟動,是否能給企業的發展帶來長期的價值,還要靠企業自身的理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