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杜邦小飛鞋的巧思創業
杜邦與設計師胡依林合作的“小飛鞋”
杜邦專利材料特衛強的商業化過程充滿了設計師的奇思妙想。
2011年年初,當設計師胡依林第一次從朋友那里拿到杜邦特衛強(TM Tyvek)的時候,他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一張很大很大的紙”。
特衛強的確是一種看上去和白紙沒什么兩樣的材料,只不過摸起來更有韌性。從技術的角度說,它其實是一種由100%高密度聚乙烯通過閃蒸法制成的無紡布,和大多數實驗室產品一樣,很少有人知道它可以用來做什么。
1955年,杜邦的科學家在實驗室研制出特衛強的時候,也不清楚它具體能派上什么用場。最早的嘗試者是一些服裝設計師,他們看中它高不透明性和結構致密的特點而將它用在了羽絨服內襯里;隨后它又被戶外運動裝備設計師拿去制作防水耐用的戶外地圖;找上門來的還有建筑公司、印刷廠和醫療用品公司。目前特衛強被應用得最廣泛的領域是在美國的房屋外墻防水材料以及醫療防護服。
特衛強從誕生于實驗室到最終被市場接受,整個商業化的過程花了將近20年時間。而胡依林只花了10個月的時間就為這個材料開拓了一片新市場——他用杜邦特衛強做了一種特殊的鞋。
胡依林的靈感來自于朋友寄給他的一個用特衛強材料制作的錢包,這位跨界設計師當時正醉心于新興趣——做鞋,并在費心尋找合適的材料。火花產生在這個錢包被擱置2個月后。一天,胡依林外出跑步,為了輕便,他拿了200元錢塞在這個錢包里,回來后隨手擱在玄關的柜子上,這只錢包很快便成了他家的貓撕咬玩耍的對象。“我當時就想,完了,紙做的錢包肯定壞掉了。”胡依林說,但出乎意料的是,錢包完好無損。胡依林便立即向朋友詢問了錢包材質的名稱,希望可以應用在自己正在進行的新鞋設計上。隨后,他從朋友那里拿到了一些特衛強材料。
胡依林完全按照自己以前的認知和直覺去處理,他先把材料送到印刷廠染上了顏色。然后用他自己的說法是像“疊紙飛機一樣”疊出了一雙鞋的樣子,用訂書機、膠水固定起來。
第二天,當時還是Frog設計師的胡依林就穿著這雙甚至還沒有鞋底的“鞋子”走進了辦公室。“同事們看到這雙鞋的第一句話都是‘我能摸一下嗎?’而不是‘我能看一下嗎?’,”胡依林說,“這是一種很奇特的體驗。”
不過他很快就發現,特衛強的材質非常牢固,導致它不像帆布或者皮革那樣具有伸縮性,穿起來很不舒適,而且還會褪色。這兩個關鍵問題必須解決,否則特衛強就永遠無法被做成一雙真正意義上的鞋。但這顯然超出了一個設計師的知識范疇。
胡依林決定試試運氣。他將這雙制作粗糙的鞋子的照片配上自己想法的簡單文字描述,做成一個PDF文件,托朋友交給杜邦中國公司。兩三天后,他就收到了來自杜邦防護科技事業部的邀請,一同開會討論解決方案。
其實像胡依林這樣經常有些奇思妙想的本土設計師正是杜邦近年來一直在尋找的合作伙伴。從2008年起,杜邦就開始注意中國本土設計師,希望他們為旗下的專利技術和材料開拓更多的應用領域。杜邦防護科技事業部特衛強中國區銷售經理吳敏告訴記者,杜邦內部建立了這樣一套機制:一線銷售人員收到設計師的創意后會立即將其反饋給相應的主管。根據設計方案,杜邦的技術和營銷團隊會先一起討論,考量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如果大家一致認定方案具有市場潛力并且在技術上是可行的,杜邦就會成立項目組,幫助設計師解決產品設計和制造中的技術難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