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人民幣兩大有效匯率步調不一
7月份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名義有效匯率出現漲跌互現態勢。
國際清算銀行(BIS)當地時間8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7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17.86,扭轉上月跌勢,環比上漲0.53%;同期,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11.89,該數據6月報112.07,7月環比不升反跌0.16%。
對于兩大有效匯率呈現漲跌互現的局面,澳新銀行環球市場部中國經濟師周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主要是緣于7月國內通脹的高企。
周浩告訴記者:“實際有效匯率和名義有效匯率的差值,是本國通脹數值減去其主要貿易伙伴的通脹均值,即反映了國內外通脹之差。”
事實上,周浩在數月前就曾表示,隨著通脹的高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和名義有效匯率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但如果這一差距縮小,而國內的通脹并未趨緩的話,則可推論通脹逐漸成為全球性問題。
此外,近期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屢創新高,不少“人民幣升值將導致出口企業破產”的觀點抬頭。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中間價數據統計,7月份人民幣兌美元確實升值約0.42%。那為什么BIS計算的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反而有所下跌呢?
對此,周浩認為,這是由于人民幣兌其他非美貨幣仍然呈現出跌勢:7月,人民幣兌歐元呈現“先升后跌”走勢,兌澳元呈現清晰的單邊貶值,兌日元也有較大跌幅。
其實,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并不能反映人民幣兌“一攬子”貨幣的全貌。從今年年初算起截至7月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兌歐元貶值幅度為4.24%,人民幣兌日元貶值幅度為2.42%。
人民幣兌美元方面,人民幣截至7月,年內升值幅度為2.38%;但與之對比的是,美元指數截至7月的年內下跌幅度為6.50%,遠高于人民幣升幅。
BIS資料顯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雖然在7月扭轉6月跌勢,但其年內貶值幅度仍達到1.73%。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