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板塊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勢
作為A股紡織板塊的第二份年報,德棉股份并未改變華芳紡織于25日晚間開啟的“開門綠”局面,凈利潤報虧6034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289.22%。更讓人憂心的是,這種虧損頹勢仍有蔓延趨勢,德棉股份預計,今年1至3月虧損500萬至1000萬元。
在經歷了棉花價格“過山車”行情的打擊后,國內紡織業一直萎靡不振。尤其是國內棉花價格與國外相差過大的狀況,更是令國內低迷的紡織業雪上加霜。華芳紡織與德棉股份均將虧損原因歸為棉紡織行業嚴峻的市場形勢,以及原料市場的不穩定。
然而,根據此前的業績預告和快報,山東紡企魯泰A和江蘇紡企聯發股份卻在去年有不錯的業績表現,并表示今年產能有望持續擴充。
“上市紡企業績的冰火兩極局面,凸顯出全產業鏈的優勢和重要性。在這個過程中,行業集中度也將顯著提升。”卓創資訊棉花分析師孫立武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低迷的一方
德棉股份26日晚間,披露的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收8.7億元,同比下降20.48%,利潤虧損6043萬元,每股虧損0.343元。上年同期,公司盈利508萬元。
對于凈利潤大幅下降的原因,德棉股份表示,歐債危機、國際市場需求減弱、檔次降低、生產要素價格持續上漲,特別是由于收儲棉政策的影響,僅國內外棉價差就達到4000元至5000元/噸,致使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紡織業務銷售收入未達到預期目標;另外,公司煤炭業務銷售收入也低于預期。
主業低迷、副業不振的德棉股份,將今年扭虧的希望寄托在定增“輸血”和引入新業務上,表示今年國內外經濟環境更加嚴峻,紡織行業將面臨更加困難和復雜的局面。“公司將全力實施定向增發,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大幅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另外,在原來的傳統棉紡織、煤炭貿易、商業地產等業務基礎上,探索引入新的、盈利率好、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興業務,培育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力爭在產業結構升級上實現較大突破。”
根據其今年1月公布的定增方案,德棉股份擬以6.13元/股的價格向大股東兄弟公司第五季國際發行不超過6500萬股,募資3.98億元,募資凈額將全部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此外,同屬紡織板塊的吉林化纖也于26日晚間發布2013年年報,凈利潤虧損額達3.94億元,同比大跌4066.04%。主營纖維品制造的霞客環保數天前也在2013年業績快報中宣布,其凈利潤同比大降3000.53%,當期虧損額達2億元。
與德棉股份一樣,吉林化纖也計劃抓住定向增發這根“救命稻草”,本月18日晚公布了定增修訂方案,擬以2.66元/股價格向特定對象定增不超過3.38億股,募資不超過9億元全部用于償還銀行借款和補充流動資金。
持續的業績低迷,加之對未來市場形勢的不樂觀,使得老牌紡企華芳紡織在去年底作出了“轉行”的決定,宣布以擁有的全部資產和負債作為置出資產,與嘉化集團及一致行動人等96名交易對方擁有的嘉化能源100%股權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重組完成后,華芳紡織將不再從事棉紡業務,主營業務將變為蒸汽供熱。目前,該重組事宜已獲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受理。
“對于大部分紡企而言,去年是頗為艱難的一年。終端需求不足,國內外棉紗價差太大引致的外紗沖擊,讓大部分‘沒有準備好’的紡企深陷困境。”孫立武表示。
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去年1至9月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增速同比回落2.0個百分點,呈現出繼續放緩的趨勢。
“國內棉價最高的時候超過3萬元/噸,近期價格也超過2萬元/噸,高出國際市場棉價逾5000元/噸,成本的巨大差異給紡企帶來的壓力太大了。”一名不愿具名的湖北省某大型紡織企業管理人員對導報記者表示。
高漲的一方
然而,近日披露2013年業績預告及快報的聯發股份、嘉麟杰、江蘇曠達等紡企,卻用“飄紅”的業績向業界提供了“準備好”的模板。
聯發股份24日晚間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2013年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1.82億元,同比增長16.5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8億元,同比增長20.98%;每股收益1.29元。
此外,魯泰A在去年的表現也可圈可點。通過在新疆自產棉花(每年大約1萬多噸),建立全產業鏈模式,并嘗試在海外建廠,去年前3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39億元,同比增長10.2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6億元,同比增長46.57%。
基于此,截至2月27日,6個月以來共有18家機構對魯泰A的2014年度業績作出預測,預測公司將實現凈利潤11億元,同比增長55.37%。其中,2家機構推薦“增持”,1家機構“審慎推薦”,3家機構推薦“買入”,4家機構“推薦”,2家機構“強烈推薦”。
“掌握了門檻更高的專業技術、進入的細分領域發展良好以及企業管理能力的提升等,是上述紡織企業業績能夠逆市增長的主要原因。”孫立武表示,長遠來看,國內外棉價差將回歸合理區間。“經過此輪優勝劣汰,今后的紡織行業應該走低端轉移降低成本、高端升級打造技術優勢的道路,例如海外建廠。此前數年紡織企業‘閉著眼睛’都能賺錢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