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大陸將不再是外商投資的重點
與越南、泰國等突然爆發政治事件的地區相比,中國政局穩定、投資環境成熟,政府效率、廉潔程度更好。對于國際采購商,這些因素非常具有說服力。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如果外商完全退出,將對其自身造成很大負面影響,甚至損害到商業信譽?!霸囅胍粋€大品牌如果完全撤出中國,外界肯定會猜測企業出了什么問題?!睒翘O說。
此外,雖然勞動力成本上升,但大陸還有其他優勢,比如產業鏈完整、勞動力素質和熟練程度更好,關聯行業發展機會多。一些臺商在大陸已實現多元化經營,除了制鞋業還涉足其他產業,不可能再把整個產業重心轉移到東南亞。
以三豐鞋業為例,目前依然堅持在中國大陸的存量規模,產能基本保持穩定,但“堅守”也讓企業付出了代價。樓蘋告訴記者,受各種成本上升因素的影響,近幾年公司盈利能力幾乎沒有增長,利潤率僅能維持在較低水平。
樓蘋強調,須謹防制造業的“空心化”,大陸還沒有發展到不需要二產的程度,沒有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基礎,服務業也就失去了依托。雖然沿海用工矛盾突出,但中西部還有上億農民工需要解決就業,加工制造業仍是提供就業崗位的最大出口。
樓蘋認為,產業本身沒有高低之分,傳統產業之中也可以有高新技術、高端設備和科學化管理手段?!皩τ诩庸べQ易和傳統制造業,政府工作的重點應該是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監督企業合法合規、履行社會責任”。
“我們進入大陸二十多年,早已成為中國經濟的組成部分,已經不存在內外資的差別了。”樓蘋建議,客觀看待大陸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正視代工企業存在的必要性,給予企業應有的公平待遇。
一是盡快完善和改進社保等關鍵制度,緩解企業用工成本壓力。
樓蘋說,現在企業給農民工繳納的社保,占到用工成本的40%,但這部分社保福利農民工并未完全享受到。她建議企業在當地給員工交的社保,能盡快與他們在家鄉的新農合、新農保賬戶對接,在此基礎上適當降低企業繳納比例,既減輕企業負擔,也讓每一筆費用都落在員工的社保賬戶里。
二是在產業政策上,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不搞差別待遇。
“與政策優惠相比,我們更加在意政策的穩定性?!睒翘O認為,大陸的整體投資環境、硬件設施很好,軟環境包括政府效率、公務員素質、執行力都不錯,但宏觀大環境不利于代工企業發展,這里面有經濟發展的客觀因素,還有地方政府的主觀原因?!敖陙砜梢悦黠@感覺到,地方政府相對更愿意扶持本土企業,發展本土品牌”。
三是制定加工貿易企業梯度轉移的專業規劃,為企業騰挪、轉移預留時間與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