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迎來“主場外交”新時刻
金秋北京,聚焦世界目光,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京會議將亞太合作帶入新一輪“中國時間”。
36年前,歷史轉折路上的中國向世界敞開大門,自此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進中國;36年后,中國走到歷史發展的又一個新起點,在中國夢與世界變革的背景下,中國與世界的互動有了更強勁動力、更重大意義。
APEC北京會議,這場中國“新改革元年”最大規模的國際盛會,無疑將成為中國“主場外交”的完美演繹。
“主場外交”展現中國魅力。
36年前,中國貿易世界排名第32位,經濟發展難望“亞洲四小龍”之項背;36年后,中國躍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貨物貿易國,成為亞太發展的火車頭,對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當然,中國的魅力不只是經濟的體量,國際社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領導人的頻繁到訪,有共鳴、有回響的“中國故事”和“中國道路”也為中國積聚起超高的“主場人氣”。
“主場外交”體現中國能力。
從亞運到奧運,從夏季達沃斯到世博會,從上合峰會到中非合作論壇,從亞信峰會到APEC會議……36年間,中國成為越來越多國際盛會的主場,淬煉出自信、包容與坦蕩的氣度。“來者都是客”,中國擅于連接東西、南北、南南間的不同訴求,為各方利益尋找“最大公約數”;中國有寬闊的胸懷、足夠的善意,為各方搭好雙邊、多邊交流的平臺。
“主場外交”貢獻中國智慧。
36年前,中國踏上了改革開放之旅,心中念的是“中國人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36年后,“亞太命運共同體”、新型大國關系、正確義利觀、亞洲安全觀、“一帶一路”等一系列中國理念和中國倡議廣獲世界積極回響。2014年,APEC新增100余項合作倡議,“中國方案”廣為各方接受。
中國哲學講求“天時、地利、人和”,中國外交正是延續了這一理念,講求“和而不同”,追求合作共贏,不“挾私利令天下”,不搞選邊站,不搞“零和博弈”。APEC北京會議在民主協商的基礎上,將“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定為會議主題,便是要以信任共贏的伙伴精神消弭紛爭與沖突,引領亞太合作新風尚;中國大力推動亞太自貿區進程與互聯互通建設,便是要以包容務實的一體化倡議,加快合作進程,為亞太未來大發展奠基鋪路。
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執政以來,積極運籌,主動謀勢,彰顯大國氣魄與擔當,“主場外交”好戲連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