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制度變革的風向標
回首以往,中國股市自1991年底開盤以來也出現過和經濟趨勢背離的情況,然而卻扮演著另一個角色——制度變革的風向標。尤其是牛市,幾乎每一次歷史較久的典型牛市都來自于改革的驅動。在中國,股市本身就曾經是一項重大改革,所以從股市開盤到鄧小平南巡,一個波瀾壯闊的大牛市拔地而起,兩年多時間內,滬綜指累計上漲幅度高達15倍以上,這是第一個大牛市。1999年的“5·19行情”讓牛市再度雄起,持續時間逾兩年,滬綜指上漲一倍,而就在這個期間內,重點推進了“國退民進”的改革,奠定了近日中國經濟股權多元化的格局。第三個大牛市發生在2005年,滬綜指跌破1000點后強勢上漲,在兩年多時間內上漲逾6倍,創出6124點的歷史新高。眾所周知,這個大牛市的背后是“股權分置改革”,讓中國股市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在制度上實現了全流通。本輪牛市也不例外,十八大開啟的制度性變革正在釋放著經濟發展的潛能,如本人上周的專欄文章所言,中國經濟的“換擋減速”是健康的,因為減速的經濟增長更多來自于市場機制而非“有為政府”。
中國股市作為制度變革的風向標可以分三個層次解讀:1,釋放經濟潛能;2,提振市場信心;3,驅動產業創新。在全國人大的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充滿激情地呼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意味著投融資的主導力量將逐步從各級政府和國有企業主導轉變為資本市場和民營經濟主導。與此同時,經濟潛能也將通過股票市場逐級放大。
每當股市上漲超出我本人和多數機構的預期時,我都會本能地想起一個行為金融學的經典概念:非理性繁榮。這個金融學概念的本源含義是:非理性,才有繁榮!制度變革一旦成為多數人的共識,就會通過股市投資的財富效應形成正反饋,轉化為投資人的樂觀情緒,再驅動更多的資金入市,讓更多的人產生樂觀預期,甚至忘記風險。股市預測中最難以量化的因素是投資人的情緒,而投資人的情緒會相互傳染。精神的傳染在股市中驅動股票價格暴漲、暴跌,令人難以預料,就像當年牛頓買股票賠掉自己多年積蓄時所說的那樣:“我能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
如果股市上漲僅僅來自于情緒面驅動則難以持續,實質性的制度變革會不斷驅動經濟轉型,從而讓股票市場的虛擬財富化虛為實,才能讓股市風險化險為夷。那么,本次制度變革的目標究竟是什么呢?如果僅僅是股票發行注冊制的改革,滬綜指翻倍就達到預期目標了,所以本輪股市上漲背后的力量絕不僅是股票市場本身的制度變革。可以預期的是:中國股市似乎已在展望未來更進一步的深化改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