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行的速度加快 市場如何承受?
新年伊始,撲面而來的是新股的加速,周周批、天天發,新股多得已經來不及記住公司的名稱,市場充滿著一個個陌生的臉。首先是新股發行的速度加快。自從去年初新股按市值配售之后,去年上半年是一天發一家,一周發五家,去年下半年開始一天發兩家,到去年11月份,出現一天發三家,本周一共發了15家。其次,稍大的盤子出現,本周中國銀河和白銀有色都是發6億股以上。
再次,出現了超高市盈率發行,原定本周五發行、由于超高發行市盈率的白銀有色推遲到了2月3日發行,其發行市盈率高達556倍,創歷史最高紀錄,可發行價幾乎創歷史新低,發行價只有1.78元,業績如此之差的公司都來圈錢了。如果今年每周按這樣的節奏發行,今年差不多可以消化掉正在排隊、嗷嗷待哺的700多家公司。問題是如此快節奏的發行,市場的承受能力會如何?
一個明顯的感覺是,新股上市后的漲停板大大減少了,帶來直接的影響就是新股收益大大降低。新股中原證券,盡管中簽率如同彩票,網上申購中一簽收益只有5000元。盡管現在新股還沒有出現跌破發行價的情況,但有些新股離發行價已經很近了,比如上海銀行,現在的股價跌到了上市第一個44%的漲停板一半的位置,這樣的局面隱含著市場的風險。
從道理上講,新股收益下降,但新股數量增加,從資金的總投資回報來講,收益差不多的,但由于現在新股申購者的結構與以前不一樣了,這會帶來新的問題。現在實行了市值申購之后,網上申購者面對萬分之幾的中簽率,都發揮“愚公移山”精神,反正所需股票市值也不大,每天都弄著玩玩,萬一中簽了就當外快。關鍵是龐大的網下申購者,其新股收益影響著其持股的信心。
如今的網下申購的實際功能與當初的設計已經背道而馳了。原來的網下申購是為了機構們的發行詢價,后來為了市場的公平,引入了個人高凈值投資者的介入,再后來實行了22倍發行市盈率以及不高于行業平均市盈率的定價原則,詢價變得沒有意義,但個人參與網下申購已經成了常態,開始的門檻是1000萬凈值,后來提高到1000萬股票市值。
由于參與者眾多,現在已經提高到5000萬股票市值,如果滬深兩市都做,那就需要1億元股票市值。參與網下申購的大戶基本上都是穩健的投資者,追求確定性收益,現在問題來了,新股越發越多,收益越來越低,這批大戶有相當部分靠融資才能湊足這個市值,網下申購的市值將形成堰塞湖效應。
如果新股停下來,就沒有必要融資也沒有保留那么多市值,這個拋壓會很厲害;加速發行,配售的股票可能多了,但收益下降了,如果出現破發,這些大戶們也沒有必要保留那么多市值,持有5000萬股票市值,這是西瓜、是大頭,而配售的新股是芝麻、是小頭,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那是件不劃算的事,手中股票一跌,一月新股白中,這種狀態是市場的結構性缺陷,這個缺陷不改,這市場就有得折騰了。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