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涼制品:用什么博得歡心
比起往年,2010年的盛夏更增添了一份人們對偉大盛會的欣喜與期待,萬眾矚目的世博會與世界杯讓悶熱的空氣變得沸騰起來。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門庭冷清的家紡賣場,剛剛上市的家紡夏涼制品并沒有獲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銷售業績不容樂觀。家紡夏涼產品包括毛巾被、夏涼被、涼席等多種產品,在每年夏季來臨前便早早地登上了家紡賣場的貨架。在炎熱的夏日里,夏涼制品以其超薄的特點和良好的透氣性,來滿足廣大消費者追求涼爽的需求。本應受到追捧的產品為何會遭到市場冷遇呢?為此記者走訪了一些家紡賣場,來探究夏涼制品不受歡迎的原因。
為何遭消費者“冷遇”
在西單中友家紡賣場中,記者看見了幾位在涼席、草席前徘徊了半天,最后無功而返的女士。記者采訪了其中的一名王小姐,詢問為什么沒有選中任何商品。王小姐告訴記者:“現在的涼席,外觀和前幾年的沒有任何差別,毫無新意,而且不夠舒服。并不比以前購買的涼席好,沒必要再買了。”
接連對幾位消費者問了相同的問題,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夏涼產品的外觀設計和舒適度達不到消費者的要求,影響了產品的銷售。
的確,與其他種類的家紡產品相比,夏涼制品在外觀上乏善可陳。即使從一些大品牌夏涼制品的設計上來看,也找不出讓人稱贊的亮點,舒適程度與其他明星產品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是家紡企業對夏涼制品的重視程度不夠,還是消費者要求過于苛刻?一家家紡賣場的總經理告訴記者,大部分夏涼制品都是貼牌加工的,即使一些大品牌的夏涼品也是如此。夏涼產品不是他們生產的重點。
既然夏涼制品都是貼牌加工,那么產品的設計、策劃、管理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就不可能同其他家紡產品的生產環節一樣規范,產品自然也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提升的需求。
從夏涼制品的市場環境來看,我國的夏涼品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行業技術含量、資金資產要求不高等因素,使得許多小家庭作坊紛紛介入該行業。
如今的夏涼制品企業中,多以個體私營企業為主,在品牌意識、管理創新、體制改革等方面還遠遠跟不上行業的發展。同時,行業組織機構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規范及管理,使得眾多企業在競爭過程中,產生許多不規范的競爭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一些頗具規模的家紡企業不會為了取得短暫夏季夏涼制品的銷售勝利而引進整條完整的夏涼制品生產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夏涼制品行業的發展。
被低估的市場潛力
夏涼品不受歡迎。夏涼品的市場潛力如何呢?
消費夏涼產品的群體多聚集在收入中低等的中產階級中,也是現在乃至中國未來最為龐大的一個消費群體。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中產階級收入水平的提高,國家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得夏涼產品的附加值空間逐步增加,發展潛力巨大。
人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也將發生一定程度的轉變。
對于家紡產品,人們更多地去注意產品的材質、整體色彩以及款式的設計組合,追求鮮明的個性化與獨特的產品風格,而家紡企業也沒有讓眾多消費者失望,從設計到生產再到銷售都嚴格控制產品的品質,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唯獨在夏涼產品這一領域,消費者卻很難找到符合自己的夏涼制品。同那些美輪美奐的秋冬床品相比,夏涼產品的設計明顯不夠檔次、不夠時尚,缺少個性化,更不用說形成品牌特色了。
試想,如果夏涼產品在設計上同樣追求時尚,追求風格,追求創新,那必將帶動整個夏涼行業迅速崛起,走出現在的困境。對于家紡企業來說,產品一旦滿足甚至激發了消費者的需求,那將帶來不可估量的利潤。以中國3億戶家庭來計算,平均每戶家庭在一個夏天消費夏涼制品100元,那么夏涼品一個夏季的銷售額將達到300億元的總量,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家紡企業僅僅看到夏涼制品有著強烈季節性的限制,卻忽視了夏涼制品巨大的贏利空間。{page_break}
創意設計博眼球
夏季一向是家紡產品的銷售淡季,這與家紡企業沒有好好把握夏涼制品是分不開的。要想讓淡季不淡,家紡企業首先要轉變觀念,重視對夏涼制品的生產與銷售。
夏涼制品的設計是關鍵。家紡企業要根據夏涼制品的特點與材質來對產品進行設計。設計上更要注意產品的色彩、圖案、配飾與整體風格的搭配。不同的夏涼產品采用不同的材質,要有不同的設計理念和方案,產生不同的風格。
比如夏涼被,可以采用天然化纖也可以用蠶絲、羽絨,在顏色上應使用藍色、綠色等偏冷的色調,力圖為消費者營造出清涼淡雅的氛圍,圖案上的設計應當自然而不乏時尚感,卡通形象、摩登幾何、科技元素、自然景觀都可以是設計創作的素材與靈感,世博會的海寶形象、世界杯的足球元素也可以被討巧地運用在圖案的設計上,相信會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再比如很久以前受人們歡迎的涼席,材質有多種選擇,例如竹子、亞麻等。
由于涼席特殊的材質讓其風格受到局限,市面上的涼席都是出于本色,沒有多余的色彩和圖案,未免乏味。其實涼席的設計,也可以有發揮之處。
比如在涼席的圖案設計上,可以以中國的水墨畫元素和書法元素為靈感,也可以配以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讓家紡產品同傳統文化相碰撞,創作出中國風的涼席產品,必將大受歡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