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服飾:“快時尚”已隨風潛入夜
在杭州武林廣場,你偶爾一瞥,會驚詫于優衣庫的付款臺前排隊。
ZARA母公司西班牙Inditex公司2009年全年銷售總額為111億歐元,已經躍居全球最大衣類零售企業;H&M緊隨其后,年銷售額沖上104億歐元;優衣庫的創始人柳井正成了日本首富。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服裝業的成長空間重新打開,人們以為的“天花板”被掀翻了。“在未來5到10年,中國的服裝業一定會出現500億至1000億的大企業。”寧波博洋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戎巨川預言。
我們是被驚醒的夢中人。而在浙江服裝業,很多“高人”早已睜眼看世界。環顧四周,ZARA、H&M所倡導的“快時尚”已隨風潛入夜。
被顛覆的制造業
“博洋”總部,隱匿于喧鬧的市井小巷。寧波南門啟文路,這里曾經是一個紡織廠,如今早已不聞機杼聲??諘绲呐f廠房、舊倉庫,在鮮艷的涂料裝點下,立即有了創意LOFT的韻味。一個舊倉庫,被改造成了員工運動室,還有一個倉庫,據說在小型訂貨會時會派上用場。正像這舊廠房的改頭換面,“博洋”也早已不是那家來樣加工的小紡織廠。人們熟知“博洋”,是因為它的家紡產品。而十多年前,“博洋”開始涉足營運服裝品牌,如今旗下已經有唐獅、德瑪納、艾夫斯、涉趣等6個品牌。
“2008年、2009年還是每年15%的增長,今年將有30%以上的增長。”說起“博洋”服裝板塊的發展態勢,戎巨川的笑意中透露輕松,“我們正處于一個爆發期。”
對于“爆發期”的最好注解是,2009年僅唐獅單個品牌就實現銷售20多億元,而上個月剛剛開過的訂貨會,僅冬裝就達到12億元;前幾年相對沉寂的艾夫斯,從去年開始發力,預計2011年銷售就能趕上2009年的唐獅。而此時,浙江的很多服裝加工廠正處于接單后的糾結中。在經歷了去年的蕭條后,由于補庫存效應,今年上半年訂單突然無比飽滿,不過此時,人工漲了,原料漲了,算來算去,賺的利反而少了。比成本上漲更尷尬的是招不到人,在一些區域,“招工大戰”已經直接演變成門對門“挖墻腳”。
這個“爆發期”顯然不屬于傳統制造的服裝業。
和“博洋”一樣處于“爆發期”的,在寧波還有“太平鳥”。這家曾以男裝馳名的企業,2009年女裝銷售額已經達到28億元。一位服裝業的人士留意到“太平鳥”是在三年前,“突然有一天,讓人眼前一亮。”他發現,杭州武林路上那家“太平鳥”專賣店的女裝,從中規中矩、有點職業,變得時尚多變。
這些處于“爆發期”的企業幾乎都有這樣的特點:制造業離核心越來越遠,取而代之的是設計和營銷,更像個服務業企業。
“博洋”一年銷售的服裝已經達到5000萬件,“每年的樣衣就有20萬件,夠一家中型服裝廠吃飽。”有數千家企業在為“博洋”提供生產制造的配套。即便是衣服后面的一個小小標簽,就能為一家工廠帶來每年好幾百萬元的銷售收入。
這些工廠和“博洋”保持著既松散又緊密的關系。說松散,這些工廠和“博洋”沒有直接上下屬關系,純粹是一紙合同;說緊密,有的工廠就接“博洋”一家的業務,常年如此。
說明白點,“博洋”的制造基本上是外包的。“博洋”也有自己的大型工廠,但只是資本為紐帶的連接。“為什么業務一定要給自己的工廠?”戎巨川反問,“如果別的工廠能提供穩定的質量,更好的價格,為什么不給它?”
“博洋”專門打造了一個采購平臺,這個平臺上活躍著幾十個采購經紀人,每當有品牌在這個平臺上下單,這些經紀人也是憑本事吃飯,看誰能拿到最好的產品和價格。“博洋”有專門的檢測中心,一年幾十萬個批次的檢測量。
如果讓“雅戈爾”的李如成來評價,他可能會說“這正是服裝產業價值鏈的一部分”。
李如成注意到,現代服裝產業,建設價值鏈已經替代了產業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