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洞洞鞋”穿后出皮疹
今年最流行的莫過于“洞洞鞋”了,木木和朋友一起每人購買了一雙廉價“洞洞鞋”,后來,她和朋友陸續出現皮疹。記者立即帶她去西南醫院,經醫生檢查,木木的腳上的確是皮疹,與質量差的廉價“洞洞鞋”有關。
傾訴:
便宜“洞洞鞋”穿后出皮疹
木木告訴記者,今年7月份,她在商場看到色彩絢麗的“洞洞鞋”,很想買一雙,既可當拖鞋涼鞋也可當旅游鞋,穿在腳上肯定非常酷,可一問價格高達200多元,又舍不得。于是她到地攤上以15元一雙的價格一口氣買了好幾雙,還送給自己的好姐妹,“買回來才發現有股很刺鼻的味道,一個多星期了也沒消失。”她說,沒想到半個月后,腳上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濕疹,用手一抓就破了皮,半個月了都不見好轉。“原本以為是我皮膚的問題,但沒想到其他姐妹也出現同樣的問題了。”木木說,這讓她猜測可能是“洞洞鞋”穿出了問題。
調查:
三成Q友穿“洞洞鞋”過敏
記者隨即在QQ800002320-4中選擇了100位Q友,轉接到“商報與你在一起”QQ群進行在線調查發現:其中有71位Q友買有“洞洞鞋”,而在各色地攤只花了十幾元錢購買的有49位,并且,有36位也像“木木”那樣穿后腳部出現了皮疹、紅腫、斑點等現象。一網名叫“閃閃”的Q友回復說:在地攤花12元買了雙黑色“洞洞鞋”穿了三天十個腳趾頭和腳背全部起紅斑,擦了好多藥都不見好,最后才意識到是鞋子的問題,便沒有再穿,結果四天紅斑就消了。網友“串串”則郁悶地說:穿了一周花18元買的“洞洞鞋”,味道很大,結果鞋子被老婆扔到垃圾桶完事。{page_break}
診斷結果
劣質“洞洞鞋”致腳部皮疹
為了弄清楚“洞洞鞋”與皮疹是否有關系,昨日上午,記者與木木來到西南醫院皮膚門診。木木和另一位朋友穿著拖鞋,雙腳腳背和腳趾都布滿了紅疹和水皰。
經醫生檢查,木木的腳病確實是與劣質“洞洞鞋”有關。醫生表示,這些劣質鞋不是樹脂而是塑料,塑料或橡膠制成的涼鞋因其化學成分不穩定,再加上塑料透氣性差,引發皮膚過敏。記者在皮膚科門診還了解到,進入夏季以來,西南醫院每個月都要接收十多例因穿“洞洞鞋”引發皮炎的患者。
西南醫院皮膚科副教授鄧軍教授介紹,塑料制品的工業原料大都是聚氯乙烯,這種化學物品本身就具有致癌性,對人的肝和骨骼都有損傷。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這種化學成分會迅速分解,散發出氯化氫氣體,對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頭痛、惡心、皮膚過敏等癥狀。還會引起接觸性皮炎、足癬、過敏等足部疾病。其中的有毒化學成分還可能通過皮膚滲入人體,埋下更多健康隱患甚至致癌。
重慶市質監局質監處張處長表示,目前,重慶生產塑料鞋廠家較少,按照監察標準,除了對整體外觀、外底、外底耐磨性能、成鞋耐折性能、幫底剝離強度等幾個方面檢查外,還要檢查材料中的添加劑。一些不規范的廠家為了使生產的塑料鞋更加柔軟、色澤更鮮艷,會在制鞋過程中添加價格低廉、劣質的增塑劑和著色劑,這些都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建議消費者在買鞋時盡量買白色或透明的,然后聞一聞是否有異味,如果所挑選的塑料產品異味過重,為安全起見,最好不買。
離線調查
夏天過了“洞洞鞋”仍俏銷
“洞洞鞋”風靡一時,商場里正版的“洞洞鞋”價格在200~400元不等,價格相對較貴,于是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山寨“洞洞鞋”,在過街天橋、地下商場和批發市場均能見到。
昨日中午,記者在沙坪壩三峽廣場地下商場一名為“流行風”的鞋店觀察了20分鐘,就看到店老板賣出了2雙“洞洞鞋”,記者拿起來一聞,氣味的確很大、很刺鼻,其攤主直言:這種鞋每雙價格只有10至50元不等,一天能賣上百雙,“價格這么便宜,不用猜都是再生塑料的噻”,店老板說。
據了解,正版“洞洞鞋”的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具有特殊排氣窗孔,用樹脂材料制成,非常輕便,一只鞋只有100克重,透氣性好、防滑、耐磨,可以抑制細菌和真菌滋生,隨體溫變得柔軟。山寨“洞洞鞋”只是仿了外形,但材質為再生塑料,有一定的毒性。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朝天門批發市場,鞋子批發商戶楊業透露:“洞洞鞋”今年賣得超火,成了他的主打熱銷商品,這些塑料鞋大多來自江浙,由于樹脂成本高昂,一些小廠家便以再生塑料以及添加發泡劑、增塑劑進行仿冒,每一雙成本只要幾元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