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東莞“第三世界的工資與第一世界的基礎設施”
制造業用工短缺的消息一直占據中國媒體的頭版,但事實證明,有些企業的招工能力強于他人。規模較小的工廠正遭受勞動力市場緊縮之苦,但能提供更好福利的大型企業,則能夠想方設法招滿所需員工。
廣東省東莞市是中國許多輕工制造業工廠的所在地。在這里,企業為了招工,給出許多承諾,包括年度獎金、年假,甚至在員工生日時給予獎勵。“現在工人是上帝,”一位工廠老板抱怨道。
這么說有些夸張,但也凸顯一種重要的人口構成上的變化。中國曾經源源不斷的勞動力供給,眼下看上去不再是無窮無盡的。全球最大的供應鏈企業利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馮國綸表示,全世界都應準備好迎接“一波由成本推動的通脹”。
研究咨詢機構龍洲經訊的統計顯示,從2003-2010年,中國服裝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13%,抵消了工資的大部分漲幅。此外,對于電子元件組裝等行業來說,高效且結構緊密的供應鏈———從日本或中國臺灣的工廠,將產品運到珠三角進行勞動力密集型加工,決定了轉移生產設施的難度很大。而除了人民幣匯率問題,中國的基礎設施水平與韓國相當。這意味著中國結合了“第三世界的工資與第一世界的基礎設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