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鋰:光環背后的專業
去年,李鋰、李坦夫婦因為公司IPO,一度榮登內地新首富,一夜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人物。一位了解李鋰的人稱,20多年來,李鋰除了睡覺和吃飯,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
單從這一點上來看,李鋰是一個絕對的工作狂型的創業家。曾經有人形容他像“許三多”,在最困難的時候永遠都不拋棄、不放棄,堅持下去。
二十余年的專注
1964年2月9日,李鋰出生于四川眉山市仁壽縣鐘祥鎮。當李鋰出生時,當化學老師的父親早給他準備好了一個化學元素“鋰”作為名字。
仁壽縣是全國有名的養豬大縣,鐘祥鎮更是有養豬的傳統。改革開放后,將豬小腸加工成腸衣和肝素粗品售賣成為當時的扶貧項目。
從小耳濡目染豬小腸產業的潛力,1984年,當時還是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化學專業學生的李鋰開始研究如何提高豬小腸提取肝素粗品的獲得率。“我的同寢室的同學都知道,我是從1984年的時候就開始搞肝素粗品提純技術的實驗工作,那個時候我還是大三的學生,為此還休了兩年學。”李鋰回憶稱。
1987年大學畢業后,李鋰被分配到成都市肉聯廠下面的生物化學研究所。生化所的實驗室在肉聯廠宰豬車間后面的一間小屋子里,臭氣熏天。
年輕的李鋰每天從早到晚在小屋子的一個角落里做試驗,很少說話,有時為了研究哪種樹脂的吸附效果最好,他把幾百種樹脂逐一進行試驗,耐性和毅力驚人。按照李鋰后來的總結,這個事情“工藝設計的難度很高,涉及的理論很難,但操作不難”。
1990年左右,成都肉聯廠由于改制等原因,開始走向衰敗,原先生化研究所的同事紛紛改行,只有李鋰決定堅持下去。“我其實就是個工匠,會且只會做這樣一件事情。二十多年來都是專注于這樣一個專業跟產品,所以我能把這個真正做好。”李鋰表示。
海普瑞的“Know-How”
根據海普瑞招股說明書上的說法,李鋰在上世紀80年代末,已經摸索出了一整套“肝素鈉原料藥提取和純化”技術,能將中國雜質甚多的粗品純化成結構最完整、純度質量最好的肝素鈉原料藥。
肝素是人類已知的分子結構最復雜的有機化合物,短期內難以實現肝素的人工化學合成。此外,雖然牛、羊等動物小腸也能提取肝素,但只有豬小腸黏膜中提取的肝素跟人體肝素的分子結構一致。
直到今天,整個海普瑞也只有李鋰一個人掌握全部的配方工藝秘密,而且親自上陣,從不假手于人。說白了,他就是海普瑞的“Know-How”。
1992年3月,時年28歲的李鋰和重慶通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下稱“重慶通達”)簽訂了肝素鈉技術承包合同。當年7月,李鋰的夫人李坦就進入重慶通達,擔任副總工程師。她是李鋰的同班同學,此前在安徽省石油化學工業廳工作。10月,李鋰也正式進入重慶通達,并擔任總工程師。
正是這樣一個“多數做的人根本不懂,真正懂的人嫌臭不愿做”的產業,成為后來李鋰事業的起點。
到1997年,李鋰、李坦夫婦已通過肝素粗品提煉技術完成了原始積累。“當時國內流行一股出國潮,我們已經不是窮學生了,如果選擇出國,應該生活得非常好。”李鋰考慮到自己已經積累了很好的技術和產業經驗,如果放棄,可能會喪失一個發展機會,“我們決定留下來。”
1998年4月21日,深圳南山區,一座嚴格按照GMP標準建造的現代化肝素產品生產和研發基地破土動工,這里將是未來海普瑞的大本營。8年前還命運未卜的李鋰,終于有了自己的事業。
光環背后的專業
1998年4月,李鋰作為法人代表的海普瑞實業(海普瑞前身)在深圳成立,注冊資本只有200萬元。“別看海普瑞現在很牛了,1998年這哥們兒才多少錢?我同學是當時銀行的負責人,簽字的時候猶豫得很。”一位了解內情的金融業人士稱。
幾經騰挪,2000年,重慶通達股權結構成功變成了多普樂實業(李鋰、李坦、單宇三人100%持股公司)占60%,SUNSKY占40%。此后,重慶通達不再從事肝素鈉的生產經營。
正因為如此,海普瑞上市后,李鋰面對有關其“私吞重慶通達國有資產”的質疑,能底氣十足地說:“我本人在歷史上沒有直接收購過非民營性質企業的一分錢股份。”從重慶到深圳,李鋰實現了從一個販賣技術的工程師到一個企業創始人的關鍵轉變。2010年5月6日,海普瑞在深圳上市。海普瑞以148元的發行價,創造了A股IPO歷史上的新紀錄。
一年之后,早已卸下上市神話和首富光環的李鋰,繼續專注于科研和公司的發展。酷愛讀書、擅長鉆研技術的李鋰,堅持以專業的態度做專業的事情,在生物制藥這個領域,海普瑞的路不會僅止于此,而李鋰夫婦十數年的艱苦創業精神也會繼續延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