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棉價暴跌棉農紛紛轉產
受棉價大跌、需求不振等因素影響,當前紡織企業等全行業集體叫苦。棉加工企業停產或半停產,棉紡織企業銷售遲緩,棉農紛紛“棄棉從糧”。業內人士認為,棉農轉產為新的周期輪回埋下伏筆,明年可能再掀起一陣棉花漲價潮。
山東德州市位于魯西北平原,是傳統的產棉大區,同時又是全國重要的紡織基地,全市有棉紡織企業247家,年需棉量45萬噸左右。目前這里的籽棉價格下跌至每公斤7.8元左右,同比下跌44%。
德州市武城縣老城鎮祖寨村馬玉珍家種植了13畝棉花,今年一共收獲了3300公斤籽棉。記者近日在她家看到,房間里、走廊上都堆滿了棉花。她說:“價格不高,連收拾的心情都沒有了。現在好一些的籽棉每公斤能賣到8塊,差一些的只能每公斤賣七塊多,今年算是白忙活了!”
中國棉花協會會員、山東利津縣希君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王希軍說,今年棉花價格低,棉農利潤空間太薄,已經有不少棉農“棄棉從糧”了。據德州市棉花協會測算,明年全市的棉花種植面積將下降20%-30%。
德州市棉花協會副秘書長馬俊凱介紹,今年3月初以來,隨著棉價大幅下滑,棉紗價格也大幅跟跌,紡織企業經營非常困難。5-7月份當地中小型棉紡織企業中,80%左右停產、限產,其困難程度不亞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造成的影響。8月底以來,隨著棉價企穩回升,棉紗銷售有所好轉,停產企業陸續復工。9月中旬以來棉花現貨價格持續下跌,對下游市場造成了一定影響,織布、服裝客戶采購意愿不強,致使棉紗銷售受阻,棉紗企業平均開工率只有70%左右,生產經營重又陷入困境。
馬俊凱說,由于棉花生產基礎薄弱和生產成本大幅提高,價格波動造成全產業鏈遭遇困境,對棉農造成的沖擊最大,這已經嚴重影響了棉農種植的積極性,部分棉花產區種植面積持續下降,明年可能再掀起一陣棉花漲價潮。
對加工企業來說,下游實際需求萎靡、出口環境不容樂觀是最大問題。武城縣康橋棉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榮貴說:“當前最大的問題是看不到春天,我手機上每天都會收到很多行業信息,但大家都是一片絕望的聲音。”
武城縣華一集團董事長孟慶順說,國內紡織企業多年來以較低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優勢占領市場、快速發展。而近年來國內人工成本迅速上升,國內棉紡織品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下降,外貿訂單流失嚴重,這一點從前不久閉幕的110屆廣交會上可見一斑。
據了解,110屆廣交會成交數據不容樂觀,歐美訂單不足,縮減達20%至30%,而且6個月以內的中短單占訂單總數八成以上,缺乏長單。
業內人士分析,雖然國家臨時收儲政策穩定了棉價,但棉紡行業新一輪洗牌仍不可避免。我國人工成本仍在延續上升趨勢,而國內棉價長期高于國際棉價,資金緊張的局面也將持續,這些對棉紡行業不利的因素很難有根本性改變,因此,棉紡行業將出現新一輪大洗牌,一批資金、技術實力較差的企業將被迫退出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