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外貿“事故頻發”的原因解析
入世10年間,浙江省溫州市是全國遭受國際貿易壁壘的“前沿陣地”和“事故多發地段”。面對挑戰,當地企業、行業協會和政府處驚不變、積極應對,接連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國際貿易壁壘,為中國企業成功應對國際貿易糾紛提供了借鑒。
挺身而出敢于應對
2001年11月13日,土耳其政府外貿署發布公告,對來自中國的眼鏡啟動“保障措施”調查程序,并在調查期間對相關產品采取監管措施。
對土眼鏡出口企業大多在溫州。當年12月28日,溫州順威光學公司等眼鏡企業向土方遞交了抗辯書,此舉成了中國“入世第一辯”,開創了中國企業積極應對國外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兩反一保)的先河。
2005年7月9日,歐盟對中國皮鞋發起反傾銷,其中溫州涉案企業達130家,涉案金額4500多萬美金。這是入世以來我國也是溫州市涉案最大的一起貿易壁壘案件,“鞋都溫州”面臨一場反傾銷的嚴峻考驗。
此后,從歐盟接踵而來的反傾銷調查殺傷性強,大有一口吃掉溫州皮鞋之勢。在此關口,溫州市21家企業奮起應訴,他們以WTO所倡導的自由貿易、公平貿易原則為武器,從中國鞋類是高度競爭性產業、企業大多是私營和合作性質等方面進行有理有據的抗辯。然而,2006年10月5日,歐盟還是落下反傾銷大棒。
中國企業沒有灰心。以奧康鞋業集團公司為代表的五家中國鞋企繼續上訴歐盟初級法院。當兩年反傾銷稅到期后,歐盟再次發起期終復審,將反傾銷措施再延長15個月。2010年4月,歐盟初級法院駁回五家中國鞋企的訴訟請求。然而,在其他鞋企宣布放棄上訴的情況下,奧康卻繼續上訴至歐盟高院。在鍥而不舍的抵制下,溫州鞋企“柳暗花明”,2011年3月31日,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終于“壽終正寢”。
2004年4月至7月,美國萊伏頓公司等以其專利受侵為由,分別在美國3個州的地方法院起訴通領科技集團公司。面對壓力,通領集團挺身而出,與美國企業進行了長達七年的較量,最終完勝中國知識產權海外維權第一案。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企業開始遭遇大量貿易壁壘,外貿依存度頗高的溫州被推到風口浪尖。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11年11月,溫州市共遭遇反傾銷、反補貼、美國337調查、CR標準等國際貿易壁壘共80多起,涉案企業1000余家。面對困難,溫州沒有選擇退卻,而是挺身應對,努力爭取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