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知名紡織印染企業跨區遷徙“脫胎換骨”
2020年12月23日,總投資208億元的圓錦新材料項目在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開工,這是紹興印染化工產業跨域整合的標志性工程。
產業跨域整合,是紹興的創新之舉。與前幾年柯橋、上虞等各自區域內的產業集聚提升相比,跨域整合更加復雜,涉及資源要素的重新分配和利益格局的深度調整,是一個無先例可循、困難重重的系統工程。
三個“想不通”
回想起兩年前剛得知企業要搬遷時的心情,紹興三圓石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建明用“晴天霹靂”一詞來形容。“不理解,不服氣,不想搬。”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三個“想不通”,“好好的企業,為什么非要從越城區搬到上虞區?”
這一切,源于一場紹興傳統產業跨域整合的成長式“遷徙”。
“搬是一種轉變,是紹興發展理念的改變。”市經信局分管產業提升工作的副局長金毅說。
進入發展新階段,印染、化工等曾經讓紹興引以為傲的傳統產業,不能再靠低價跑量、犧牲環境的方式發展了,否則越來越沒有出路。怎么辦?當時,社會上主要有“堅守論”和“放棄論”兩種觀點。其背后,牽涉利益的博弈,關系到要素資源的配置。最終,紹興果斷放棄落后的發展方式。
作為全省唯一的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綜合試點,在經過前幾輪印染、化工集聚提升取得較好成效的基礎上,2018年底,紹興市委、市政府開啟了一條不同尋常的“產業遷徙”之路——將越城區印染、化工產業分別有序向柯橋區和上虞區集聚,在集聚中提升,在集聚中新生。如今,由34家擬搬遷印染企業組成的5個印染組團已全部開工,擬搬遷的35家化工企業已有21家簽約落戶上虞區,其余14家企業也正通過征收退出、轉型發展等方式實施改造提升。
搬遷集聚的效應正逐步顯現。2020年1-11月,全市化工產業增加值增長9.7%,遠高于全市工業增加值的增幅,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產業跨域整合,是紹興打破常規、創新思維,以更寬的視野、從更大的范圍推進‘騰籠換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增長動力、發展路徑、資源配置的轉變。”金毅說,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和政府短期會有巨大犧牲,但從長遠來看,集聚是必由之路,提升是唯一出路。
產業集聚提升,騰出了發展空間。此輪印染化工產業跨域整合,累計可騰退土地1萬余畝,凈節約土地6000余畝。在騰退區域所在地紹興濱海新區,集成電路、高端生物醫藥先后被列入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培育名單。
產業集聚提升,補強了產業鏈條。在上虞,新上的圓錦新材料項目,成為上虞試水大石化產業的“鏈主型”項目,必將有力助推上虞在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中走在前列。
兩大“攔路虎”
對任何一家企業而言,搬遷都是傷筋動骨的大事。
三圓石化原先是全市最大石化企業,位于紹興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于2006年建成投產,主要生產丙烯、聚丙烯產品,發展勢頭強勁,2011年已躋身國內第三大聚丙烯生產基地。在陸續突破國外技術封鎖、補齊產業鏈后,企業發展形勢一片大好,2019年銷售108億元,利稅10.6億元。
“要搬這么大的一個‘家’,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對企業來說損失實在太大。”鐘建明說,石化企業設備設施多,出于安全等考慮,不能搬移只能重建,原廠所有設備投資都將付之東流。不少進口設備重新購置時,還需要支付專利費等一大筆費用,搬家費預計高達70億元。
企業還擔心發展前景,“本來我們已經做好今年在A股上市的準備,搬遷意味著之前的上市準備都將白費,一切要從頭開始。”鐘建明表示,如果企業效益低不具備競爭力那也沒話說,但三圓石化明顯不屬于這一類。
除了搬遷成本巨大這頭“攔路虎”外,項目承接地上虞區還存在土地等資源要素制約。
從2006年開始,受土地、能耗等要素限制,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已不再引進化工企業,轉而向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轉型。圓錦新材料這一重化工項目的進駐,無疑與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現有產業拓展擴容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不符。而且在土地、能耗、排污量等各項指標本來就緊張的情況下,上虞區憑一己之力,難以實現圓錦新材料項目的資源要素需求跨區域保障。
遷徙之路,代價巨大,困難重重。
一場“攻堅戰”
不同于自然界中的遷徙,產業跨域遷徙整合是一場打破行政藩籬的“攻堅戰”,需要政府部門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需要企業下定破釜沉舟的決心。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印染化工電鍍改造提升工作領導小組,把三圓石化列入2020年搬遷集聚重點項目,市、區兩級政府均組建工作專班,建立協調機制。
經多方調研論證,最終為三圓石化搬遷“量身定制”了改造提升方案:新設立浙江圓錦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烷烴資源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同時,積極爭取省級層面更大支持,積極推動圓錦新材料項目列入省政府重點項目。
資金問題是企業搬遷的頭等大事。為減輕企業融資壓力,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市委、市政府明確,圓錦公司由產業方與國資方共同出資組建,注冊資本30億元,出資比例為51:49。其中國資方投資方式為“直接投資+基金投資”,紹興市產業集團出資6.9億元、紹興市重點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出資4.8億元、上虞區杭州灣建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出資3億元,分別占比23%、16%、10%。
為做好承接越城區化工企業集聚提升工作,上虞區及時調整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拓展擴容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為實現兩區之間要素指標順暢流通,我市創造性打通指標轉換通道,企業產能、能耗、排污等指標經相關部門審核后可直接跨區域一比一平移,徹底打通區域壁壘,并積極向省里爭取項目地塊、能耗指標。搬遷工作充分利用企業的過渡生產期,新廠房建設期間,原廠不停產,新廠建成后的試運營階段,兩方可逐步實現產能轉換……
三圓石化總經理助理勞一峰參與了企業搬遷絕大部分工作,他已數不清工作專班工作人員先后上門多少次,市領導的專題會議開了多少次。反復評估利弊、解讀政策、商討補償和后期幫扶政策……問題一個個化解、困難一個個攻破。企業慢慢打開心結:“政府那么用心用力,我們一定要把這個項目做成做好!”
政企同心,這個紹興市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制造業項目,從前期謀劃到落地建設,僅用了11個月時間。
站在項目開工儀式上的那一刻,作為三圓石化和浙江圓錦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趙建昌明白,他和他的企業要割舍過去15年打拼的土地,去追逐一條更高層級的產業之路。
新建的幾條產品線形成閉環式生產,實現全流程無原料浪費和污染排放。以前需要進口的高端聚丙烯,也可實現自主生產,徹底打破原料封鎖,增加產品附加值。“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項目計劃投資110億元,2023年7月建成投產,二期項目計劃投資98億元。項目全部達產后,年銷售收入預計可達340億元,年利稅47億元。”趙建昌說。
為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占地2000多畝的浙江圓錦新材料有限公司緊鄰北面港區,上虞區還將為其配套建設碼頭等基礎設施,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這個“大塊頭”也將幫助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產業集群形成強鏈效應,其生產的氫氣可滿足整個園區化工企業的供能。目前,經開區已與清華長三角發展研究院對接,正制訂園區的氫能產業規劃。
“紹興正以‘傷筋動骨’之決心,求‘脫胎換骨’之實效。”市經信局局長何堅剛說,傳統產業跨域整合,必將搬出“三個新天地”——紹興企業發展新天地、紹興工業發展新天地、紹興城市發展新天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