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北京建設成“時裝之都”北京服裝產業有哪些優勢?
服裝產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北京市政府已經將服裝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產業,并且提出將北京建設成為“時裝之都”的設想和總體規劃。北京的服裝產業應如何發展才能與這一規劃相適應,是本課題研究的意義所在。
中國服裝產業的制造成本優勢正面臨著越來越高的挑戰,各種新型貿易保護和發達國家綠色標準門檻的提高,使中國服裝產業繼續走粗放型老路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與此同時,我國周邊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比我國更低,產品結構又與我國大體相同,目前有一些粗加工產品的競爭力已經超過了我國。
縱有諸多不利因素,但業內人士還是普遍認為中國服裝產業目前正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期,杜鈺洲會長形象地把這一時期稱為服裝產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他指出,中國服裝產業目前的重點應放在結構調整上,爭取在高檔次產品方面有新的突破,特別是隨著后配額時代的來臨,中國服裝產業將面臨重大變局和機遇。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格局的發展趨勢,將成為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有利時機;從國內看,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必將對中國服裝產業提供愈來愈強有力的支持和更高層次的市場需求;同時,科技發展進步,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也將為中國服裝產業發展提供更為先進的設施,這將大大縮短中國服裝產業與世界先進水平間的差距。
服裝產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北京市政府已經將服裝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產業,并且提出將北京建設成為“時裝之都”的設想和總體規劃。北京的服裝產業應如何發展才能與這一規劃相適應,是本課題研究的意義所在。 北京服裝產業定位與發展戰略研究旨在充分發揮北京市在區位、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優勢,使北京服裝產業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形勢的要求,把握機遇,促進產業升級,實現新的發展,將北京建設成為國際服裝大都市。
在新的世紀里,為推動北京地區服裝紡織業與國際接軌,把首都北京建成服裝名城是本會開展工作的重要目標。 一、北京建設國際服裝名城的優勢
世界“時裝之都”多是在各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繁榮的首都中心城市)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具有現代大都市的區域優勢和宏觀環境;二是具有相當的產業規模;三是具有完善的市場體系;四是具有明顯的人文優勢;五是時裝設計師的搖籃和人才聚集地。同時,各自又有不同的文化設計、貿易等特色。按照中國首都的功能定位,北京建設國際服裝名城具有比較優勢。
(一)具有首都優勢
北京作為首都,是政治、文化和國際經濟交往的中心,具有發展服裝產業的獨特優勢。北京駐有世界各國的外交使團和外商機構;云集著中央和外地駐京機構;吸引著世界各國的媒體和游客;集散著知識、技術、商貿等信息資源;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首都的這些有利條件,為北京實現建設國際服裝名城的目標,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具有人文資源
1.人力資源。北京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和中國服裝信息中心等全國性機構,把服裝界的各類專業人才云集北京,具有引導全國時尚潮流的優勢。北京擁有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全國唯一的服裝專業學院等,是培育高級設計師、模特等人才的基地。
2.文化資源。北京是凝聚著中國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歷史古都,積淀著深厚的服裝文化,具有東方神韻和吸引力。北京規模較大的展館和展會等文化資源,吸引著國內外服裝界的名師、名企、名模來京創業,并引導北京服裝業追趕世界潮流,逐步創出品牌。
3.時尚氛圍。北京是一座融合著各民族文化的開放城市,國內出名的設計師、攝影師、化裝師、發型師等時尚界人士云集北京。特別是北京的時尚雜志數量居全國首位,大量、快捷的信息,形成了服裝時尚氛圍,為人才、產品和企業發展、創新、成名提供了環境。
(三)具有產業基礎
1.北京發展服裝業已有一定的基礎。截止到2002年末,全市規模以上的服裝紡織企業共計381家;現價總產值96.1億元;出口交貨值34.2億元。經過今年的改革,北京服裝紡織產業布局以向“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格局調整,即研發設計、貿易在市內,生產加工在郊區縣,逐步形成了相對集中、配套的產業價值鏈。特別是在服裝加工、成衣貿易和服裝文化、設計等方面已有一定基礎。同時,其產業鏈長的特點,帶動了上下游產品及旅游、體育、商業、會展、信息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2.北京服裝業已形成一批國內知名品牌和競爭力較強的企業集團。以民營企業為龍頭的北京服裝業,年銷售額過億元的企業有24家,其中:李寧、白領、膝氏、雪蓮等已成為國內知名品牌。
3.符合都市工業發展無污染、低能耗,高就業產業的要求。服裝產業屬無污染、能耗小、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是適合都市工業發展的產業。2002年,北京服裝紡織業就業人數11.8萬人,占全市工業比重的10.6%。北京發展服裝產業,符合“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綠色奧運”的要求。
(四)具有市場空間
1.北京已成為北方地區的消費中心。2002年北京國內生產總值達3130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355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4元,經濟水平、消費能力均居全國前列。到2008年,全市人均GDP將達到6000美元以上,服裝消費需求將有較大增長。奧運會的召開和旅游業的發展,將進一步為北京服裝及關聯產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北京服裝市場的影響力將輻射東北、西北、渤海灣及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人口規模約4億。
2.北京的商貿中心地位已基本確立。北京已形成了一批中高檔服裝商場、專賣店和超市在內的服裝零售體系;幾個大型服裝批發市場,成為北方地區重要的服裝集散地;現代物流基地正在規劃建設中。2002年,北京穿著類商品零售額193.1億元,占社會商品零售額(1744.8億元)的11%,所占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3.北京服裝紡織行業出口實力較強。2002年服裝紡織產品出口創匯13.8億美元,在地方工業出口中排名第二位。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將給外貿市場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服裝業的發展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北京作為中國首都,在很多領域上都顯現著其強悍的一面,希望我們的帝都在紡織服裝行業能積極進取,加緊腳步,爭創世界時裝之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