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奧運會服裝中國制造 純屬經濟行為
公開抗議“中國制造”美國奧運代表團隊服,有必要么?
在籌備倫敦奧運會的過程中,美國時尚設計師拉爾夫·勞倫意外受到公眾指責,只因他設計的美國奧運代表團的隊服是在中國加工的。美國奧運隊服自1998年起就開始在境外加工,為什么偏偏這一次令公眾如此憤憤不平?
這里存在兩個原因。第一,從1998年到2008年,一直是一家叫做Roots的加拿大公司為美國奧運代表團加工隊服。相比較,將隊服加工外包給人力成本低廉且對美國經濟構成競爭的中國,顯然,外包給加拿大不會引起多少民憤。第二,今年是美國大選之年,外包加工引起的失業問題是每個美國人大腦中的頭等問題。
參議院多數派領袖、民主黨人士哈里·里德說,美國奧委會自身應當感到“羞恥”與“愧疚”,因為隊服外包使美國的紡織品行業失去了很多工作崗位。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士約翰·博納在提到美國奧委會時說,“你以為他們能夠分清利害?其實不然。”
其實,兩黨的政治家們應該比其他人更了解美國參加奧運會的資金由何而來。“與世界上其他奧運代表團都不同,美國奧運代表團是由私人贊助的。我們非常感謝我們的贊助商們,”美國奧委會發言人帕特里克·桑達斯基表示。
在Twitter上,桑達斯基把有些人對于“中國制造”的隊服的憤怒稱為“無稽之談”。桑達斯基這么說是對的。用政客們慣用的激烈言辭,包括里德對此事的評價來說,奧運隊服應當“堆起來燒了”。但是,這種做法對美國經濟不會有絲毫幫助,而且也不利于發展和促進與中國之間的友好關系。
中國的官方新聞機構新華社的評論指出,“這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心態,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褻瀆,更是無知的體現。”新華社的評論還說,中國與美國是彼此重要的貿易伙伴,去年兩國貿易額超過了4400億美元。“如果對中國加工的隊服的指控有合理依據,那么,為什么美國國會不強行禁止在政治上代表國家的議員們穿著國外制造的服裝或使用外國制造的產品呢?”該文指出,“誠然,如果有任何東西應當被燒掉的話,那只能是美國政治的虛偽。”
在此,值得一提的例子是美國體育服裝與運動裝備巨頭耐克。今年6月,耐克向中國奧運代表團展示了其設計的隊服。耐克將為中國籃球隊以及奔赴倫敦奧運會的其他六支代表隊提供全套隊服。中國官方并未對此表露出任何不滿。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奧運會各代表隊都會得到海外知名品牌的贊助。
{page_break}
政客們譴責拉爾夫·勞倫的做法屬于不愛國行為,這種譴責是站不住腳的。奧運隊服加工外包的做法是純粹的經濟行為。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2011年發表的一份報告,盡管中國服裝加工工人目前的工資水平高于以往,但在2008年,中國工人每小時的薪酬僅為1.36美元,大大低于美國工人每小時32.26美元的水準。
現在,拉爾夫·勞倫已經承諾2014年冬季奧運會美國代表團的隊服將在本土加工。為了抵消掉在本土加工隊服的高人力成本,有人建議將對此征收一項“愛國奧運服裝稅”,但鑒于共和黨一向反對征稅,這個新稅種很有可能得不到通過。
目前,一項相關法律已提交到參議院,確保未來所有的奧運隊服都將在美國本土生產。
能夠說明“隊服外包本身只是一個經濟問題而非愛國與否”的另一個有力證據是,在9.11恐怖襲擊之后人們對美國國旗的需求大幅攀升,絕大部分美國國旗已經不再在美國本土加工。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國旗購買者往往不會愛國愛到愿意為在本土加工的國旗支付更高價格的程度。
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解釋愛國的問題,那就是運動員們似乎并不太在意他們穿的隊服是在哪里加工生產的。即將角逐800米跑的美國運動員尼克·西蒙茲在Twitter中寫道:“拉爾夫·勞倫設計的奧運會開幕式服裝是在中國加工的,那就謝謝中國了。”
美國社會對“中國制造”這個詞的理解也在不斷變化,它越來越趨近于代表由美國公司授權但在中國生產的產品;而且,在其他西方社會,這種概念也越來越受到認可。
有關美國奧運隊服是否應在中國加工的分歧,只不過是美國國內長期存在的“抨擊中國”傾向的一個新表現罷了,這只會損害中美關系,而這些指責往往是沒有任何根據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