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設要做的是改變發展方式 利用文化創造價值
未來,中國服裝業要從產品研發、時尚潮流及品牌內涵等方面擺脫他人的影子
2011年,國際貨幣經濟組織對2012年經濟增長預測整體下調,不確定因素增大,市場需求回升缺乏根本性動力,市場預期沒有出現實質性好轉的跡象。進入2012年,全行業悲觀氣息非常濃厚。
危機下謹慎轉型
“全球如今最有利于發展服裝行業的國家就是中國,因為中國有最成熟而完整的產業鏈,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此外,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在2011年中國服裝大會上,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表示。
他指出,“服裝是一個可以永續經營的產業,好的品牌可以存活百年,未來中國的服裝產業發展前景依然十分美好。”
目前,服裝產業要素的改變正影響著產業形態的變化,未來服裝行業將是現代都市產業、時尚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相互結合的成長性產業。如何把握產業要素,抓緊轉型機遇,是步入新發展空間的惟一途徑。
“僅靠勞動成本優勢,應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是走不長久的,且不說勞動力成本提升是剛性的,資源和環境的限制也有很大的影響。”陳大鵬說。
他認為,企業要做的是改變發展方式,利用文化創造價值,提高產品附加值,完成品牌貢獻,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服裝業,要從產品研發、時尚潮流及品牌內涵等方面擺脫他人的影子,走出自己的道路,關鍵在于質量、創新、快速反應三位一體的產業化建設,而這其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就是走產業化道路的重點。
“用全球的視野、創新的思維,整合資金、人力等各方面的資源,利用新的商業模式發展,才能進一步打造企業的軟實力,調整轉型,增強企業競爭力。”陳大鵬說。
扎根本土文化
“近年來中國服裝從品牌到風格呈現多元化趨勢固然是好,但落腳于跟隨國際大牌趨勢也有弊端。如此多品牌的到來既增添了國際的風采,也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有時反映在個體上卻顯得雜亂無序。”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鄒游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他認為,品牌設計師在設計呈現上要盡量避免出現以前所有看過的任何可能,這其中也包括了對國際大牌的仿效。
客觀地講,目前我們不少品牌還處在“跟風”階段,品牌與文化“兩張皮”,因而盡管一些品牌加上了很多文化元素,但市場影響力都不大。因而品牌文化本身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一種靈魂和精神的體現,她來源于對市場和消費方式的深入理解,來源于不斷積累的文化內涵,以及獨特的審美體驗與追求。
國內的品牌眾多,不同的品牌,定位也不盡相同,如果一味地跟隨國際品牌路線,而忽略了自身品牌內涵的塑造,那就本末倒置。中國設計師要獲得國際認可,就不能拿著別人嚼爛的東西放上臺面,那樣只會被輕視。
鄒游表示,中國的市場有自身特殊性,傳統文脈、審美特性都與國外大不相同,不能將意大利的性感、美國的自由、法國的浪漫強加在中國的消費者身上,一味模仿所作出的判斷是不準確的,只會造成品牌迷失。
“這就要求中國的服裝品牌在色彩造型、結構語言有本土化的塑造與升級,才能達到中國制造向中國創制的質的飛躍。”鄒游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