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蕭山區污水之“謎”:印染企業使用禁用染料?
近日,山西“苯胺”污染的新聞繼續發酵。事件使晉、冀、豫三省交界的老百姓如此“近距離”地“接觸”了“苯胺”這個化工產品,如果不是因為這個事件,有人甚至一輩子連這個化工產品的名字都不會聽說。
而在紡織印染發達的浙北地區,多數“業內”人士都對這個名詞并不陌生。苯胺是染料工業中最重要的中間體之一,在染料工業中可用于制造多種酸性染料和有機染料,在印染工業中用于染料苯胺黑,苯胺還是生產農藥的重要原料。
在杭州蕭山臨江工業園區,分布了大大小小眾多的化工企業和印染企業。據了解,印染企業的印染生產中濕法處理工序,正是整個紡織生產中污染最大、用水最多的步驟。這些企業排出的污水由臨江工業區污水處理廠進行統一處理,最后排入錢塘江。但這些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水中,含有大量“苯胺類”的污染物。專家表示,不排除有些企業使用禁用染料。
錢塘江邊的“黑漩渦”
2012年12月19日,記者輾轉兩小時立刻從杭州市區來到蕭山區東部的黨灣鎮。一下車,立刻感覺到黨灣鎮區彌漫著令人不適的化工產品的氣味。
下午兩點,記者在知情人帶領下,去尋找錢塘江邊的巨大的“排污口”。據知情人介紹,排污口距離黨灣鎮有半個小時的車程,位置在錢塘江邊,距離蕭山和紹興交界處不遠。
沿“紅十五線”公路走到盡頭,又向北行數百米,在一條通向江邊的砂石路上又行了十幾分鐘,來到了錢塘江大堤旁邊。前面是堆起來的石頭,記者下車走向大堤邊,發現這里沿江邊都堆放著一人多高的大石塊,記者下車的正前方則有一個被鐵柵欄門鎖起來的通道。沒有走到通道近前,記者便嗅到一股刺鼻的氣味。
從石塊上小心翼翼地爬上去,寬闊的錢塘江面便展現在眼前。在記者站立的正下方,和稍顯黃色有些渾濁的錢塘江水形成鮮明對比的,有一個巨大的向外翻著黑水的出水口。由于錢塘江漲潮,向上游流動的潮水和這個黑水口流出的黑水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中間是往外翻的深褐色的水,周圍是污濁的泡沫,如同一個巨大的“太極圖”。
余先生(化名)是錢塘江邊一個養殖戶,在江邊承包有魚塘。他告訴記者說,現在由于漲潮,看到往外流的黑水不明顯,他經常在這里,聞到這水的氣味有時更大,能嗆出眼淚。他建議記者明天在漲潮前來看,排出的污水像黑色的泉水一樣往外冒。
第二天上午11時左右,記者撥打12369環保熱線,聯系到了杭州市蕭山區環保分局。一位金姓的基層所長聯系了記者,并說他知道那個地方,那個排污口是臨江污水處理廠的排水口。并和記者約好時間,一起去排污口。
中午12時40分左右,記者來到錢塘江邊。已經等在這里的金所長對記者說,這里是臨江污水處理廠的排污口,排出的水都經過檢測,是不超標的。因為沒有漲潮,記者看到,這時的排污口的水,更像一個往外翻冒的巨大的溫泉,宗褐色的水冒著熱氣向外翻滾,帶著濃濃的泡沫流入錢塘江。
記者踩著石塊向下走,來到江邊離排污口不遠的污水流向江里的地方。污水從石頭的間隙流過,顏色像濃濃的紅茶。拿起一個無色的純凈水瓶采集水樣的時候,水還有一定的熱度。
大量“苯胺類”物質來路不明
臨江污水處理廠這個巨大的排污口流出的水中,有一部分是位于黨灣鎮的印染企業排出的污水。在蕭山區黨灣鎮,分布著三元、華侖、集美、新生、天宇、天瑞、天成等數家印染企業。這些企業排出的污水集中排入到位于黨灣鎮的污水處理廠進行初步處理,然后再輸送到臨江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據了解,黨灣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能力為6萬噸,現在每天處理污水4.2萬噸左右。臨江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對記者介紹說,臨江污水廠的設計日處理能力為30萬噸,目前實際日處理為27噸。記者觀察了其在線監測數據,只有PH值、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總氮、總磷等五項檢測指標,其顯示的結果并沒有超出相關排放標準。
杭州市蕭山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楊正見對記者說,臨江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污水都經過嚴格的監測,蕭山區環保分局也定期進行抽檢,各項指標都符合排放標準。
楊正見提供給記者兩份2012年4月9日和2012年11月1日兩次采樣的檢測結果,17項指標均沒有超標。但記者注意到, 2012年4月9日抽樣檢測的數據中,進水中的“苯胺類”的均值為4.88mg/L,2012年11月1日抽樣檢測的的數據中,進水中的“苯胺類”的均值為5.05mg/L。以2012年11月1日抽樣檢測的數據為例粗算,當前日處理能力27萬噸,每天排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中“苯胺類”物質的含量多達1360多公斤。
臨江污水處理廠污水的來源主要是印染和化工企業。目前的現狀是,園區的集中污水處理模式造成因園區內工廠各自排污信息不明,無法判斷出的“苯胺類”的物質來自哪家工廠。
誰在使用禁用染料?
苯胺是最重要的芳香族胺之一。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指由可致癌芳香胺合成的染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禁用偶氮染料”。歐盟通過的《關于限制使用部分偶氮類染料指令》的草案文件,引起了中國染料行業的高度重視。GB18401《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對染料的使用進行了規定,禁止使用可分解出24種有害芳香胺的染料。記者了解到,禁用的24種致癌芳香胺中,“苯胺類”物質有10種以上。
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環境保護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奚旦立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進水的該項指標達到5.0左右,那說明有企業在使用禁用的偶氮染料。
據了解,偶氮染料在一定條件下,可分解還原出具有致癌性的20多種芳香胺類,這種染料在與人體長期接觸的過程中,其有害成分被皮膚吸收,并在人體內擴散,然后與人體正常新陳代謝過程中釋放的物質混合起來,發生還原反應。在特殊條件下分解產生20多種致癌芳香胺,形成致癌芳香胺化合物,經過活化作用而改變人體的DNA結構,引起病變和誘發惡性腫瘤物質,導致膀胱癌、輸尿管癌、腎盂癌等惡性疾病。除了傷害人體健康之外,在生產“禁用偶氮染料”的過程中還會大量排污,由此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奚旦立教授介紹說,實際上偶氮染料中被歐盟限制使用的僅是一小部分,染料產品里面有個苯胺基是可能的,但沒有苯胺析出。其他染料在降解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苯胺類的物質,所以污水排放標準中設定了這樣一個指標。按道理來說,禁用染料不用的話,是不應該有苯胺類的,但不完全說明,不用了以后不產生。
最近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檢測結果表明,個別紡織品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項目不符合標準要求。國家紡織品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過去也曾檢驗過全國20家企業送檢的1051份樣品,發現約6%的樣品中含有紡織品禁用的、具強致癌性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其中2%的送檢樣品(約21份)還檢出高致癌性物質聯苯胺超標,最嚴重者超標達190倍。
奚旦立教授說,現在的印染行業都清楚什么東西好用,什么東西不好用,只要負責任的單位,就不會去買這種染料。對于記者講的污水中“苯胺類”含量達到5 mg/L左右的現象,他說:“如果那么高的話,說明它使用當中就有問題,說明它用了這種東西了。”
奚旦立表示,在染料和助劑當中會有這些禁止使用的東西,對一般的使用單位來講,它不一定完全清楚。企業知道之后,應該去查這些東西,查了之后,就不會用了。
但記者根據蕭山區環保分局提供的兩次檢測結果,從2012年4月到11月半年還要多的時間里,“苯胺類”的檢測結果都在5 mg/L左右。
對此,奚旦立也無奈地表示,按道理來說,禁用的染料是不能用的,但是不是有人還在用,現在也不敢說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