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讓紹興縣站在紡織業更高的起跑線上
剛剛過去的2012年,紹興縣實現GDP1008.77億元,首次跨入“千億元俱樂部”,成為全省第二個跨入千億元的縣(市、區)。
創新,讓紹興縣站在一個更高的起跑線上。當地政府拿出千萬資金支持創意產業發展,試點紡織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一個網上輕紡城逐步崛起。紹興市委常委、紹興縣委書記何家順在日前舉行的縣委十三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上表示,今年將突出創新驅動,加快經濟轉型,保障改善民生,推動縣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營銷創新
網上再“造”一個輕紡城
“當‘富二代’接棒之時,整個企業的工作方式都會轉變,電子商務將迎來發展新機遇!”中國輕紡城網絡有限公司CEO丁建軍說,從2000年該公司成立,到2011年收購全球紡織網,并連續投資20億元打造新型的網上輕紡城B2B平臺;從剛成立時的人手緊缺,到如今創意大廈兩層都略顯緊張的辦公室,他的團隊在紡織行業電子商務新領域不斷探索。
這個紡織品外貿專業大學生的創業經歷,也是紹興縣創新營銷模式、開拓網上市場的真實寫照。作為紹興縣的“立業、立城、立縣之本”,近20年來,中國輕紡城及相關產業高速發展,形成完整產業鏈,成為全國紡織產業發展的龍頭。然而,近來全球經濟普遍下滑、外需疲軟讓傳統紡織業的銷售模式面臨巨大挑戰。
在丁建軍看來,挑戰背后更多的是機遇。其想法與政府的執政理念不謀而合,這個立足柯橋總部、放眼全球紡織的B2B航母,現有注冊會員200萬名,網上攤位40余萬個,網站日均訪問量200萬次,去年達成在線交易16.72億元。紹興縣科旺紡織有限公司就是受益的網商之一。2012年團隊實現1.1億元在線交易額,獲評首屆“網上輕紡城十大風云電商”。
科技創新 傳統紡織迎來革命性變化
如果說網絡改變了傳統銷售方式,那么科技則改變傳統的制造方式,創意改變了傳統利潤模式。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紹興許多紡織企業常為“招工難”發愁。紹興縣瑞群紡織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了一種機器人,一臺就能看管整條生產線,“能完成十多個工人的活,或將逐步取代傳統印染企業的生產線管理模式。”該公司總經理姚國偉說。
傳統印染企業在生產中大多憑借經驗,每個流程要加多少原料靠的是“感覺”。“印染機器人能夠精確控制給料多少,不僅提高了精度,還避免了原料浪費,從而在源頭上減少了污染物排放。”
紡織印染行業產生污染物較多,如何有效治理廢棄物?在紹興縣副縣長周樹森看來,正是科技實現了傳統行業的“新跨越”。比如,印染廢水每萬噸含有污泥6噸至7噸,依靠傳統填埋不僅浪費土地,還會“二次污染”。紹興縣為此廣發英雄帖,并最終找到“污泥變煤技術”——印染污泥經處理后可當煤炭使用,“一噸印染污泥,可產生熱值1200大卡,相當于五分之一噸標煤。”
“一塊布料可能只值10元,可如果有了好的花樣,就能賣到100元。”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創意設計已成紹興縣紡織轉型升級新動力,占地50萬平方米的紹興縣紡織工業創意設計基地,2012年創意產值突破1億元。
教育創新 合作辦學引進省城高校
無論電子商務,還是科技創新,抑或創意設計,都離不開人才,離不開教育。去年4月18日,紹興縣與浙江工業大學舉行全面合作暨共建之江學院簽約儀式,經濟強縣紹興終于在家門口有了高校。
“可以說,這圓了全縣人民的大學夢,并注定會寫進紹興縣史和紹興縣教育發展史。”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胡建恩依舊一臉興奮,“為了圓大學夢,我們努力了10多年。”
事實上,早在1996年紹興縣就有辦大學的想法。10多年來,曾先后多次與省內有關高校洽談,最終由于各種原因,都未能如愿,直到去年終于圓夢。今年9月,位于紹興縣城區黃金地段的之江學院將正式開學,每年招收新生2200人左右。為迎接第一所大學的到來,紹興縣提供了諸多優厚條件,不僅拆建了其他四所中學,還為500名教職工準備了市場價一半的教工公寓。
為何如此青睞大學?胡建恩說,“一方面,通過引進高校可引進更多人才,之江學院有博士約100名,對提高產學研一體化意義重大;另一方面,是為了讓高校更好地為地方發展服務。”去年11月,紹興縣、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與意大利卡萊凱利時尚創意學院簽訂合作意向書成立服裝學院,三方還將共同開展流行趨勢發布、基地品牌推廣等多方面的合作。
遷至柯橋新址后,之江學院課程設置也將會有所變化。在3年內逐步開設紡織、服裝、印染等相關專業,并與紹興縣在紡織新材料、高端紡織裝備制造、工業設計等方面進行科技合作。“以后在家門口就能招聘了。”胡建恩說,紹興縣紡織企業無不拍手稱好,還未開始招生就已有企業上門打聽招聘事宜。
三大引擎趨“輕”避“重”
陳煒
對于紡織產業來說,確實有著輕重之分。“重”意味著粗放,意味著高能耗,其背后,往往對環境有著不可估量的損害。只有“輕”下來,才是可持續的,才能真正滿足“既要青山綠水,又要經濟發展”的雙重需求。
如何變“重”為“輕”?說破了,就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創新科技、培育人才這三大引擎一起發力,“主攻”紡織行業的紹興縣,在蛻變的道路上,無疑一直保持著與時俱進的態勢。
這是紹興縣在經濟轉型中的創新。這樣做的最大收獲,就是讓紹興縣跨入了GDP“千億元俱樂部”。表面上看,這只是規模上的擴展,但實際上,很多內在細節表明,紹興縣的輕紡業,是越做越強了。大與強之間,看似一字之差,其中包含的內容,卻千差萬別。
體現這種差別的方式有很多:在傳統紡織業銷售模式面臨挑戰的背景下,紹興網上輕紡城2012年完成了16.72億元在線交易額;在傳統印染企業還在為浪費原料、減少污染頭痛的時候,紹興縣的“污泥變煤技術”已經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能源……
不過,輕紡產業,只能算紹興縣的一個地方特色產業集群。在杭州都市圈內,這樣的產業集群還有很多。嘉興海寧的皮革、湖州織里的童裝……這些產業集群又如何完成自己的轉型升級?紹興縣三大引擎一起發力的做法,或許可以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