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浙江制造業變遷下的瓶頸與路徑
在全球經濟環境變化的沖擊和國內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的背景下,我國制造業所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一些制造企業已經開始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等地區轉移。而很多發達國家提出了“再工業化”,試圖奪回制造業競爭優勢,進一步加劇了我國制造業的壓力。
作為東南沿海經濟重鎮及傳統制造業大省的浙江,下轄近90個縣(市、區)中有80多個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覆蓋輕紡、皮鞋、經編、電器、小家電、打火機、玩具、領帶等眾多行業。曾幾何時,“浙江制造”以其低成本優勢快速占領全球市場;如今,“浙江制造”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轉型升級壓力。
近日,記者對紹興輕紡、海寧經編、溫州皮鞋等行業進行了調查走訪,試圖管窺浙江制造業的困境與出路。
柯橋·輕紡
設備成本高企 紹興輕紡企業糾結機器換人
換,還是不換?在紹興經營一家輕紡企業的潘阿祥(化名)還在權衡,如果機器換人,一次性設備投入費用會讓原本就薄利的企業雪上加霜,但若不換,日益攀升的勞動力成本也可能會讓企業被淘汰出局。
潘阿祥的企業地處紹興市柯橋區,這里素有“日出華舍萬丈綢”的說法。如今,柯橋被譽為“托在布上的城市”,每年數百億元的銷售額讓其成為亞洲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
記者了解到,柯橋總面積僅1080平方公里,輕紡業為這個小城帶來了滾滾財源。紡織業占柯橋整體工業比重的60%以上,2013年1~11月,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209.9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大紡織業產值達1876.54億元。
然而近年來,隨著勞動力、能源等要素成本的不斷上升,以及環保問題的日益突出,這個以輕紡業為特色經濟的江南小城正面臨著巨大挑戰。機器換人成為柯橋輕紡企業的“救星”,不過隨著機器換人的走紅,輕紡企業的經營壓力也越來越大,華茂化纖副總經理高安洪坦承,盡管是大勢所趨,但一次性設備購置以及后續維護成本,加之微薄的利潤,使輕紡企業生存壓力巨大,“沒有辦法,都是被逼出來的。”高表示。
機器換人應對用工荒
從杭州104國道往東方向,過了蕭山區就是紹興柯橋區。這里經營的面料有3萬余種,日客流量10萬人次,產品銷往全球173個國家和地區,常駐境外商務代表機構273家,常駐境外采購商2000余人。
不過,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成本日益攀升、用工荒等問題已經成為柯橋輕紡業頭上的一道緊箍咒。在此背景下,紹興作為浙江省唯一承擔工業轉型升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城市,機器換人在這里迅速走紅,越來越受到輕紡企業青睞。
以坐落于錢清鎮的紹興華茂化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茂化纖)為例,該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滌綸纖維的大型加彈廠,年產滌綸加彈絲15萬噸,目前擁有員工1000余人,用工荒曾是公司揮之不去的噩夢。不過近年來,隨著產業技術轉型升級的逐步推進,智能化機器越來越多地介入華茂化纖的日常生產活動。
高安洪介紹稱,公司購買了很多進口加彈機,包括德國原裝進口的巴馬格機臺46臺,日本TMT公司33H機臺42臺,目前已經投入了3000多萬元。
實際上,華茂化纖的機器換人并非個例。數據顯示,目前柯橋區共有化纖面料生產企業3400多家,形成了從PTA、聚酯、化纖原料、織造、染整到服裝、家紡的完整產業鏈及市場產銷體系,這些產業的上下游都屬勞動密集型。
柯橋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柯橋區引導鼓勵企業通過更新裝備、革新工藝等加工技改投入,推行機器換人,2013年1~11月,全區機器換人投資完成184.72億元,同比增長55.9%,占全部工業投資的72.7%,未來還將進一步加大機器換人投資力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認為,無論是在浙江還是全國,機器換人都是大勢所趨,浙江多年來以區域經濟為特色,以中低端產業為主,真正自主創新的產品不多,現在處于經濟低迷和科技高速發展的交會期,提高科技含量,是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唯一出路。
就業結構矛盾凸現
高安洪稱,公司推進機器換人,主要是為了緩解勞動力短缺,以及完成新增訂單,提高產品競爭力,“原來的機器用人多,總是壞,而且速度慢”。
機器換人,在柯橋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周如生看來,是柯橋輕紡業迎來的第七次革命——智能化,此前,柯橋輕紡業先后經歷了引進紡機、無梭化革命、國有私有化的體制革命、走向國際的國際化革命、設計人才等帶來的創意革命、信息化革命。
周如生告訴記者,輕紡產業作為傳統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急需先進的設備變革制造模式,而機器換人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還可以改變生產工序協調性差、質量穩定性不高等現狀。
實際上,作為制造業大省,浙江工業升級換代早已暗流涌動。來自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一份針對機器換人項目的調研顯示,84家規模以上企業中,32家企業對機器換人有迫切需求,另有46家企業表示會在政府的激勵之下開展機器換人。
2013年初,浙江省長李強正式提出,全面實施產業轉型升級的“四換工程”,機器換人就在其中之一(其他“三換”是指騰籠換鳥、空間換地、電商換市);而到了2013年11月,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表示,將開展“555機器換人”推進計劃,即未來五年每年年均實施機器換人項目5000項、完成技術改造投入5000億元。
浙江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省大多數企業從事傳統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長期依賴廉價低端勞動力,企業用工缺口較大。隨著經濟轉型升級、機器換人的推進,企業依賴廉價勞動力的現狀有所改變,用工缺口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根據浙江省就業局企業用工情況監測數據,企業缺工率從2011年6月的4%,降到2013年6月的2.18%。
不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因為機器換人減少了對勞動力的依賴,失業率有所上升。浙江省統計局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穩定在3%左右,但2013年以來呈明顯上升趨勢。
上述監測數據還顯示,就業結構矛盾突出。轉型升級、機器換人減少了經濟發展對省外低端勞動力的依賴,與此同時,對從業人員素質要求明顯提高,技術工人、專業技術人員等缺口明顯加大,占缺工總人數的22.22%,并呈不斷上升態勢。{page_break}
高昂的設備購買與維修成本
雖然從長期來看,機器換人是目前制造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但一些企業對此充滿疑慮。
高安洪告訴記者,公司通過機器換人,用人少了四分之一,大概少了200人,按照現階段企業工資、社保以及住房公積金的配備,企業要支付給一個工人每年4.5萬元左右,200人就是900萬元。然而,為了減少這部分勞動力,公司購買機械設備已經達到3000萬元,花費將近前者的4倍。記者調查獲悉,此種狀況同樣發生在柯橋其他輕紡企業身上。
不過,高安洪明白,這3000萬元屬于一次性投入,而勞動力成本支出每年都要增加。他認為,減少用工,機械自動化后,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得到改善,公司的生產效率會大大提高,從而有能力承接更多的訂單,這將進一步增強公司的競爭力。
盡管機器換人帶來的好處很多,高安洪也坦承,但一次性新增的投入成本以及后期維護成本同樣不容忽視。
潘阿祥的輕紡廠同樣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他的老廠房車間還沒用上機械手,滌綸長絲由人工搬運、包裝,同樣是18條生產線,差不多要配200人,而在新廠區,清梳、并條等各個工序都由機器自動完成,每條線只需幾名工人看管機器即可。潘阿祥現在糾結的是,老廠區是否也實現機器換人。
實際上,隨著機器換人日趨走熱,紹興當地的一些輕紡企業承受的經營壓力也越大越大,一方面是機器的購買費用越來越高;另一方面,紡織行業經營利潤越來越低,這讓一向依靠薄利多銷的紡織企業經營更加困難。
此外,令潘阿祥猶豫的還有,實際生產過程中,雖然機器換人提高了生產效率,但缺乏彈性,之前依靠人工,如果遇到經濟形勢不好,訂單不佳,可以通過放假或者裁員減少生產,彈性較大。
此外,機器換人對電力資源的依賴性特別強,而浙江省電力資源缺口一直較大。據國家電網浙江省電力公司《“十二五”電力電量方案》的預測,到2015年,全省最高負荷、用電量將分別達到7165萬千瓦和4182億千瓦時,年均增長分別為9.5%和8.4%;到2020年,浙江省最高負荷、用電量將分別達到9186萬千瓦和5302億千瓦時。
“這些機器一般不能關停,我們更擔心的是每年夏季用電高峰的限電措施。”潘阿祥說。
數據顯示,2013年,浙江統調用電最高負荷需求為5600萬千瓦左右,極端高溫天氣下,浙江電網最大存在300萬千瓦的電力缺口,其中2013年7月4日全天用電量達到10.58億千瓦時,創歷史新高,這相當于2.5個三峽電站一天的發電量。
潘阿祥表示,機器換人雖然解決了勞動力短缺問題,但對電力資源依賴性太強。“有能力開展機器換人的是少數大中型企業,對更多的中小微企業而言,受制于設備投入、維護以及用電等成本,只能望梅止渴”。
海寧·經編
從抄襲到研發創新 技術倒逼海寧經編業轉型升級
陳峰(化名)的工薪待遇已今非昔比。2013年春節前,他領了5萬元的年終獎,春節放假時老板告訴他,如果來年能繼續留在廠里上班,工資有望提升,且可以享受一套三居室的房子。
陳峰所在的企業位于浙江省海寧市馬橋鎮的海寧馬橋經編園區,該園區經濟總量占到了浙江省海寧市行業總量的70%,約占全國行業總量的20%左右,是全國最大的經編生產加工銷售基地,園區企業生產的經編燈箱廣告布、蓬蓋布約占國內市場的70%、經編土工材料約占國內市場的40%。
作為經編行業的一名老技術員,這兩年,陳峰感覺越來越受重視。2013年底,園區幾家公司找到他,都愿意出高薪聘他擔任生產部的負責人,而他現在所在廠子的老板也有意提高薪資水平留他,這在以往是很少有的。
不過,對于海寧馬橋經編行業而言,盡管經濟規模優勢明顯,但如何克服低端產品大幅擴產沖擊市場,如何避免價格競爭,是不少經編企業目前面臨的難題。因此,技工出身的陳峰有了用武之地。
技術人員曾被冷遇
海寧馬橋經編園區是浙江省首批省級特色工業園區,雖然只是鎮域經濟規模,但2013年園區實現工貿收入329.04億元,利稅15.5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達206.36億元。
走在海寧馬橋經編園區豐收路、海寧大道等主干道上,沿路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經編企業,涉及原料、織造、深加工、成品等。
海寧馬橋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入園企業508家,85%以上從事經編及相關產業。數據還顯示,馬橋經編園區2012年平均每畝土地產值395萬元,人均年產值達到153萬元,人均利稅6.7萬元,遠遠高于全國紡織行業的平均水平,盡管如此,類似于陳峰這樣的技術人員薪資水平卻長期較低。
陳峰畢業于浙江省內一所知名的工科學校,學的是紡織工業,他2007年畢業后就進入海寧馬橋經編園區一家企業。在他看來,當時公司并不是很重視技術研發,所以造成了技術人員收入普遍較低。
陳峰剛入職時每月的工資只有1500多元。最近兩年雖然工資水平有所上漲,但也只與公司普通后勤人員持平。
陳峰告訴記者,原來產品基本上沒有技術含量,質量參差不齊,講究的是跑量。
“只要生產出來就有市場銷路,為何還要技術研發?”當地一經編公司高管反問道。
“哪一個企業出現了一個好銷售的新品種,老板就讓技術人員去弄一塊樣本過來進行破解”,海寧馬橋經編總部大廈內一位經編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像破解軟件一樣,破解后就進行抄襲生產,技術研發人員做的工作不是埋頭研發,而是如何破解抄襲其他企業的產品。一家企業研發一套新產品的成本可能是200萬、300萬,但抄襲成本只有幾千元,一旦破解成功,企業就可以自己照著生產。
“研發人員的工資比管理人員的待遇都要低,所以技術研發人員跳槽頻率非常高。”上述經編公司負責人表示。
技術“拷貝”導致嚴重同質化
眼下,陳峰的工資已經漲到6000多元/月,待遇改善的背后是企業對技術研發的重視。
幾年前,隨著經編行業總體形勢良好,許多企業都增添了生產設備,生產能力不斷擴大,這一狀況到2011年發生了轉變。2011年以后,不少經編企業的銷售出現困難,利潤增幅下降,資金緊缺。
“公司2012年基本上做多少虧多少,買進價格是19元/噸,賣出去也是19元/噸,還不包括人工、物流成本等,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行業進入門檻過低”。海寧市一家經營經編原料的企業負責人抱怨道,兩年前,不少資本進入該行業,導致產能過剩。統計數據顯示,過剩率達到50%。
上述經編原料企業負責人稱,由于缺乏技術研發,產品沒有競爭力,為了搶占有限的市場需求,各個企業競相壓價,導致價格更低,企業經營越來越難。
“據我了解,目前園區內經編機開機率不到50%。”2013年年中,馬橋經編行業協會理事長、海寧市超達經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章寶陽曾公開表示,產能過剩以及人民幣不斷升值是造成企業處境艱難的主要因素。
2012年以來,不少經編企業關門的關門,倒閉的倒閉,經過行業洗牌,到了2013年,經編產能有所壓縮,銷售壓力也得到緩解。危機過后,不少企業開始重視技術研發。
面對整個行業的不利局面,同時也為了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海寧市馬橋街道下發了 《關于促進馬橋街道(經編園區)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意見》。2011年,馬橋街道安排600萬元資金,用于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和科學發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獎勵創新與人才。
據海寧馬橋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介紹,圍繞科技創新,園區先后建立了技術、信息、培訓、檢測等幾大中心,同時與東華大學、江南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科技合作,通過建立實驗工廠、經編產業專家服務組、經編技術學會、創新平臺、產業聯盟、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科技平臺,引導企業走差異化、高端化路線。
數據顯示,近年來,馬橋經編園區企業已累計研發出國家和省級新產品670多個,獲得各類專利1000余項,8家企業和產品獲得了國家火炬計劃項目,6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具備2000多種經編產品的生產能力,產品廣泛應用于服裝、燈箱廣告、交通、風力發電機葉片、游艇等領域。
上述經編企業相關負責人稱,技術“拷貝”現在行不通了,如果繼續抄襲,沒有自己的核心新產品,市場拓展沒有優勢,難以開發新客戶。{page_break}
技術創新非一朝一夕
近年來,馬橋經編產業在技術創新與研發方面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但目前仍面臨著不少的現實難題。如新產品開發和附加值提升方面,特別是后整理,由于節能減排壓力較大,發展空間嚴重不足。目前園區企業擁有水洗機、定型機、壓延機等后整理設備184臺,僅能消化1/3左右的產量。由于染整企業面對的市場很大,又缺少競爭,導致了這類企業多忙于低端產品的生產,無暇顧及新產品開發,而后整理恰恰又是經編新產品研發的重要環節。
此外,產業鏈延伸和優化亟待拓展。為此,園區通過舉辦經編設計大賽、組建米萊時尚創意公司、引進捷特時尚公司等作了很多終端產品的探索與嘗試,但由于品牌塑造成本較大、設計成品需要市場認可周期等原因,更多的企業還是愿意把精力放在銷售渠道上,而大部分成品企業也只是把經編產品作為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技術創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經歷一個漫長且痛苦的過程。”海寧經編行業一企業主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不僅需要市場需求的引導與刺激,更需要企業自身在成本、人才等方面的積淀,如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提高研發成功率等。
溫州·皮鞋
庫存壓頂中國鞋都徘徊前行
“生意難做。”這成為張麗(化名)春節期間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她在溫州做了十余年的鞋業生產加工生意,可以說見證了溫州這座“中國鞋都”從快速崛起到當前洗牌轉型的整個過程。
在全國鞋業中,溫州的地位舉足輕重,其規模、數量首屈一指,奧康、康奈、意爾康、紅蜻蜓、蜘蛛王、日泰等知名品牌鞋企均誕生于此。據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最新數據,2013年,溫州鞋革行業共完成了工業總產值852億元,這相當于溫州全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418.48億元總產值的五分之一。
不過近年來,隨著勞動力返鄉,土地、能源、環保等生產要素成本的疊加影響,溫州不少鞋企舉步維艱,部分鞋企向東南亞,或河南、江西等內地省份外遷。盡管如此,對于張麗這樣的個體企業主而言,眼下最關心的是鞋廠的庫存問題。
棉鞋滯銷
溫州西郊,一個名為雙嶼的小鄉鎮,有著“中國鞋都”之稱,雙嶼更成為鞋的代名詞。
走在園區的主干道上,兩側都是密集的鞋廠。據園區管理人員估計,雙嶼已形成皮革、皮鞋、皮件三個主體產業和皮革化工、鞋用材料等配套較完善的鞋革產業鏈,大小鞋廠約4500家,高峰期這一數字曾接近6000家,從業人員達35萬。
“童鞋48元、皮鞋98元”,在不少鞋廠前,就地擺放著低價處理的鞋子,從標價來看,這些新潮的鞋子售價比外面鞋店便宜不少。“能一點是一點”,駐場的一位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這些都是庫存鞋子,公司棉鞋都還沒有賣完。
張麗的鞋廠位于雙嶼鞋都二期,令她頭疼的也是庫存問題。最近,關于溫州品牌鞋企皮棉鞋在國內市場嚴重滯銷、大力度促銷的消息不斷。
張麗的庫存焦慮并非個例,奧康國際(603001,SH)旗下的奧康皮鞋是目前男鞋市場最為暢銷的品牌之一,其在2013年中期財報中亦指
出,2013年,對于鞋行業來說,是面臨較大挑戰的一年,消費市場不景氣,消費者信心呈現下滑態勢,電子商務、購物中心等新零售渠道分流消費群體,鞋行業整體出現增速放緩、庫存增加、效益下降的局面。
張麗坦言,自己公司2013年的棉鞋銷量,只有2012年同期的六成。同處鞋都二期的溫州華美妮鞋業公司正在努力拓寬來年的銷售渠道,公司門前掛滿了鮮艷的彩幅,以歡迎前來公司實地考察的全國各地經銷商、代理商。
“為了降低庫存,鞋廠不斷降低代理商的門檻,向網絡零售轉型,如下沉區域代理權,原來代理權集中在省級,只要找省級代理商即可,現在則必須下沉至市級,甚至區縣級”,在采訪中,雙嶼鞋都一鞋廠負責人訴苦道。
上述鞋廠負責人稱,現在直接下沉至區縣級后,中間環節的代理“盤剝”減少,售價也相應減少,原來一雙女鞋要賣150元,如今賣100元即可,鞋廠通過降低售價來刺激市場消費。
溫州鞋業徘徊前行 與張麗的鞋廠主要立足內銷市場不同,溫州市長發祥鞋業有限公司主要做出口貿易,眼下的行業庫存困境也給這些外貿鞋廠帶來啟示。
據溫州鼎力品牌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周劍東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雙11”后至今,全國各類鞋業實體店鋪關了約7000家。目前,鞋類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庫存壓力,以淘寶為例,2013年 “雙11”360億元的銷量背后,可能剩下了800億元的備貨,其中約有300億元是鞋類產品。
就溫州而言,據不完全統計,其生產數量約占全國的25%。如果這些庫存無法處理,一方面將影響當地鞋廠的資金回流,另一方面這些庫存到了來年,色澤等都會變差。
從事鞋業生產與貿易已有20多年的廖先生,目前是長發祥鞋業的副總經理。這家鞋廠坐落于鞋都產業園區二期16號地塊,屬溫州市成長型中小企業,主要生產各種高檔皮鞋、運動鞋、休閑鞋等,年均有240萬雙的訂單量,主要為美國、法國客戶做訂單生產。
廖先生對記者表示,近幾年來,早期在鞋廠打工的不少從業者出來單獨辦廠,導致產能增加;同時,與外貿的反季節性生產可有效避免高庫存不同,內銷更多的是當季生產,由于鞋廠采用的是機械化,生產周期大大縮短,兩三天就能生產出當季鞋子。而辦廠主體的增加、生產周期的縮短等因素增加了行業的產能,但市場的容量有限,目前整個市場供大于求。
面對這種困境,廖先生表示,自己公司一直努力走差異化競爭,包括增加外貿訂單、減少成本以及做真皮、自然皮等毛利相對更高的鞋子。
實際上,鞋類產品一直是溫州乃至浙江傳統外貿商品的支柱之一,從最近三年的鞋類產品工業產值、出口貨值數據來看,溫州的鞋業發展似乎陷入了徘徊的狀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溫州鞋革行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830.8億元,同比增長6.51%;2012年為832億元,同比增長了0.21%;2013年,工業總產值為852億元,同比增速為2.34%。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