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強制關停鞋企致產品積壓 鞋廠老板苦嘆傾家蕩產
今年1月14日 ,溫嶺城北街道大東鞋業火災,事故造成16人死亡,震驚全國。圖為大火后大東鞋業公司大門緊鎖,外墻被掛起了一條橫幅:“無證照生產企業的違法建筑一律拆除”。
上個周末,浙江溫嶺迎來了久違的陽光。當地一家制鞋作坊老板娘任娟娟在被允許邊整改邊生產后終于開工了。就在一個半月前,當地城北街道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事故—大東鞋業火災造成16人死亡,事發后全市4000多家鞋企被強制關停。一周前,許多企業主迫于生計向政府反映要求復工,處于火災陣痛中的溫嶺鞋業再次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如何給溫嶺鞋業這種先發展后治理模式下形成的產業頑疾開刀下藥,成為考驗包括溫嶺政府在內的各級地方政府的一道難題。無論成敗,溫嶺都將成為轉型的標本。
火患,多年欠下的安全債
溫嶺鞋業“小散亂”,安全隱患嚴重,這一問題的形成不僅僅是企業自身問題。這些小作坊也有營業執照,長期以來為這個“中國鞋業之鄉”的經濟發展也作出了貢獻,也是被地方政府所接納的。事實上,在大東鞋業發生特大火災之前,溫嶺鞋業已經有過不少火災教訓,但從未像現在這么被重視。
小作坊成就溫嶺鞋業
也埋下嚴重的火災隱患
溫嶺城東街道錦峰路是專做童鞋的一條街,路兩邊的排屋本是民房,現在都成了作坊。記者在錦峰路上看到,這里的房屋每間都有五六層,兩邊缺少消防逃生通道,樓內一處樓梯是唯一的上下樓通道,而這里的房子有個特點那就是很深,每一間縱深達三四十米之多。一旦著火煙霧往上沖,若有人住在樓上則很難逃生,大東鞋業火災亡人原因就是逃生通道問題。
這樣的作坊在溫嶺可謂比比皆是。橫峰鎮橫石路一帶以前有過整改,將樓內通道移到了室外,但是像城東街道這一帶記者發現消防通道仍然很多都是在室內,起不到火災隔離效果。
溫嶺鞋業和溫州差不多同時起步,當溫州鞋在杭州武林門的一把大火之后逆風而起,溫嶺鞋還一直堅守著中低端的市場。不過,中低端也有市場,近年來隨著電商營銷的興起,以做時尚鞋為特色的溫嶺鞋銷售還不斷上升。
據統計,溫嶺2001年鞋產量3億雙到2010年超過了10億雙;銷售量從2001年80億元到2010年的270億元,年平均增幅為13%;從業人員達到二三十萬人。溫嶺鞋業也為當地經濟作出了較大貢獻。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0%左右,出口額占全市總出口額的40%,生產量、銷售量、出口量在全國各縣市中都排名第一。
然而擁有“中國鞋業名城”、“中國最大鞋類出口基地”光環的溫嶺,80%的鞋業是小作坊,這里也是火災隱患高發區。
火災教訓接二連三
以前卻未引起足夠重視
事實上,在大東鞋業發生特大火災之前,溫嶺鞋業已經有過不少火災教訓,但從未像現在這么被重視。
就在大東鞋業火災發生的一星期前,同是城北街道山馬鞋業園區就曾發生過一次重大火災。在山馬鞋業園區,記者還能看到這家大地鞋業廠區的廢墟上矗立著被燒得焦黑的四層樓房,而前面的主樓被燒空后已被夷為平地,記者看到雖然廠區內也有宿舍,但所幸的是這次火災未造成人員死亡。
而在2011年9月9日凌晨,橫峰街道石刺頭村鑫卓鞋業的一次火災則造成了7人死亡的嚴重后果。起火的是該公司的臨時廠房,火勢蔓延到了旁邊的民房。
雖然當時火災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重視,對當地的企業開展了整治行動,但效果有限。除了橫石路鞋業一條街的店面作坊進行樓梯改建、房后面進行拆違打通消防通道等工作,其他地方整治力度很弱,而且此后對于鞋業的安全管理力度沒有加強,使得隱患問題很快反彈嚴重。
記者在走訪下洋林鞋業園區的時候發現,園區都沒有考慮消防通道問題,甚至連消防栓都看不到。而這樣的鞋業園區此前是被正常使用的。
自從2月17日,很多停工了一個月的企業主到橫峰街道反映要求開工后,有些問題較輕的鞋廠被允許邊生產邊整改,但這一做法尚未在全市鋪開。圖為橫峰街道橫石路鞋業一條街,鞋廠正在一邊生產一邊整改。
溫嶺全城拆違治理火患
企業主動“還原”消防通道
錦峰路一名鞋廠業主告訴記者,他在這里租了好多年了,以前都沒有人來要他們整改。而這次整治,城東街道給他們下發了一份“易燃易爆企業管理辦法”,記者看到辦法對廠房提出了整改要求:民房辦廠不能住員工,樓梯要改為室外并直通樓頂;工業廠房住宿、生產、倉庫不能在同一建筑內等等。
城北街道一業主黃先生說,以前消防安全檢查管理得比較松,沒什么強制性,現在要求樓內不能有樓梯,以前關系不大,“檢查人員有時候也會來,但是只是口頭叫我們注意安全就完了。”
在溫嶺橫峰、城北、城東等記者走訪的幾個鞋業集中的街道,隨處可以看到拆違整改的景象。
城北街道山馬鞋業園區,這里的鞋廠相對作坊條件好很多,很多都有獨立的廠房,但是記者發現。這里的拆違也進行得轟轟烈烈,問題多是一些獨立廠房改建擴建后,將一些消防通道都占用,變成了車間和棚房。
“最近這些天我們忙死了,天天在開展拆違整治工作,星期天都沒有休息!”城北街道一工作人員說,“但因為規定企業新申請檢查后才能開工,很多企業紛紛自行拆除違章建筑改造消防通道。”{page_break}
轉型,路怎么走還在摸索
特大火災,造成了特大的教訓,使溫嶺地方政府決心痛下鐵手。但整治給以小鞋廠為主的溫嶺鞋業帶來了幾乎窒息的命運。溫嶺鞋業約80%以上都是小作坊,他們如今大多都面臨絕境。雖然有地方開始針對一些問題容易整改的廠家,允許其邊生產邊整改,但這一做法尚未在溫嶺全市鋪開。
堆積如山無法出貨
鞋廠老板苦嘆傾家蕩產
城東街道大量鞋廠以做童鞋為主,這里目前尚無復工廠家。
謝明(化名)帶記者來到他的廠里,是一套出租民房,里面除了已經落滿灰塵的機器就是成堆的鞋幫、鞋底等半成品鞋。
“我滯壓的鞋有4萬雙,每雙的成本為17元,損失近70萬元,這對我來說就要傾家蕩產了!”謝明嘆苦,原來他租了錦峰路店面房,年租金9萬元,停工后支撐不住成本就搬了出來。政府有規定,鞋廠搬出房東要退還剩余租金。
他很多親戚在溫嶺做鞋,表弟和侄子的廠也在附近,記者看到成堆的鞋積壓在作坊里,各自有兩萬雙鞋,損失達二三十萬元。像謝明這樣遭受嚴重損失的情況很多。
老盧在橫峰街道鞋業一條街橫石路開店,他二十年前就從溫州到溫嶺做鞋了。“現在做鞋的都不好做,利潤薄,每雙鞋我們就賺兩三元錢,這里的房租費每年就要18萬元,每年做五六萬雙鞋還只能保本。”老盧說,“現在一停工,工人也找不到了。很多工人年前回家后就直接到其他地方去了,這對我們影響很大。就算現在復工,我們都快撐不住。”
在城北街道橫塘路,去年底剛剛花了十多萬租金租下店面的老林唉聲嘆氣:“店開不起來,客戶不敢來了,房租費每月八千多元,白白損失了。”
政府嘗試柔性處理
允許企業邊生產邊整改
就在“一刀切”式的停業整頓轟轟烈烈進行時,一些柔性的方法也開始出現。
任娟娟動作靈活地抓過來鞋子,拿在手里檢查了一遍,又照了一下儀器,沒問題,便放到箱子里。在她的身后,七八名工人坐在成排擺放的鞋機前,緊張地忙碌著,正進行鞋子的打磨、壓底等工序。
除了正在做鞋的工人,還有泥水工進進出出,他們將磚塊一塊塊搬進來,正將一扇靠樓梯的窗戶堵上。
任娟娟是這個作坊的老板娘,她說:“一旦著火煙可能從窗戶通到樓梯,安監要求將窗戶堵上,室內樓梯改為室外樓梯。”自從2月17日,很多停工了一個月的業主到橫峰街道反映要求開工后,有些問題較輕的鞋廠被允許邊生產邊整改。
任娟娟的鞋廠所處溫嶺橫峰街道橫石路,在這條長達三四公里的街上,兩邊都是鞋店作坊,是溫嶺數一數二的鞋業一條街。
但是,像這樣開工的鞋廠畢竟還是絕少數。記者看到在橫石路很多作坊仍處于停工狀態。絕大多數的鞋廠仍不允許開工,在橫石路附近,有個村民自建的“下洋林鞋業園區”里,很多廠房被挖掉開辟消防通道,這里因為消防安全問題嚴重,還不允許開工。
2014年1月14日溫嶺大東鞋業發生特大火災后,全市4000多家鞋廠被強制停工。據官方統計,經過一個月的整治后,目前430多家恢復了生產。但直到現在絕大多數鞋企仍處于停工狀態。
長期形成的產業頑疾
該怎么開刀下藥成難題
溫嶺市經信局黨委委員趙健寧說,溫嶺的鞋業長期以來走的就是中低端市場,“像廣州以做高檔鞋為主,溫州做中檔真皮鞋為主,我們溫嶺就是做時尚的中低端鞋,這也是一個產業的特點,這也決定了溫嶺鞋業為什么以小作坊為主的特點。”
記者走訪了解到,這些小作坊也有營業執照,長期以來為這個“中國鞋業之鄉”的經濟發展也作出了貢獻,也是被地方政府所接納的。
一場大火似乎為當地政府產業轉型升級找到了一個契機,但是產業問題也是長期監管問題造成的,無法一蹴而就地解決。對于廣大的業主來說,小作坊是他們的生存之道,快刀斬亂麻就好比端了他們鍋,弄不好很容易引發社會“反彈”。
面對如此嚴重的產業安全隱患問題,面對長期積累形成的產業頑疾,如何吸取教訓,接下去該怎么開刀下藥?成為考驗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的一道難題。
就在記者采訪期間,橫峰街道考慮到鞋業的生存,針對一些問題容易整改的廠家,允許其邊生產邊整改,但這一做法尚未在全市鋪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