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商業地產要接地氣
近期,傳統百貨業受異地分店關閉或轉型的困擾引發話題,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諸如物業選址、地域代理、消費習慣等客觀因素,也有經營定位、營銷水平、品牌影響力等主觀因素。究其關鍵,“異地”的焦點在于相對落地區域市場是一個新進入者,“過江龍”總被賦予高期望值,同時意味著要投入更多心血努力,展示非凡實力。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簡單復制未必能滿足日益細分的消費需求,所以“過江龍”也要“接地氣”,“深耕”消費者,量身打造,適度引入,不斷驚喜,再輔以感情投資,融入當地的人文氣息,像廣州王府井百貨的成功就是很好的個案。
在電商沖擊、不同業態相互滲透的背景下,百貨公司要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與創新的業態模式,同質化的品牌和“二房東”的商業模式是急需改變的。
佛山,向來被視為緊跟廣州之后的商業重地,今年5月底,入駐佛山不到兩年的新光百貨正式撤場,轉而在廣州海珠區新都薈簽下新店。為什么百貨撤離佛山回歸廣州?處于轉型期的百貨業將如何發展?有什么“不二法門”?
“壯士斷臂”異地商業要接地氣
佛山消費力強,受商業項目青睞,但近年卻屢屢“兵敗禪城”,今年5月,在佛山經營不到兩年的新光百貨正式宣布撤出佛山南海新天地,與2010年優越百貨、2005年摩登百貨及天河城百貨等的結果如出一轍。新光百貨總經理胡利萍講到:“公開宣布撤場,原因是在未來發展方向上與業主有分歧,新光百貨在選址、人口消費構成、商業格局及未來發展空間等方面并無方向性問題。”
她透露,“撤出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不同供應商有不同利益訴求,二是百貨或超市注重長期利益,投資年限15年到20年,下游供應商對當下利益訴求高,目光沒有這么遠,商業主體要平衡開發商、經營者與供應商三者的利益需求。”離開佛山陣地的新光百貨,旋即簽定廣州海珠區新都薈廣場,準備開新店。
對此,保利地產總經理譚家暉認為,“從本土商業看外來商業,‘接地氣’是一個問題,百貨撤出市場,根本原因是業務量不夠,消費者對其不認同,外來企業的供應商資源與本地源沖突。佛山市場強勁,銷售量今年超100億,新光百貨走得有點早,市場其實可以培育。”
羅志杰表示,新光百貨佛山撤場是“壯士斷臂”,百貨公司不像超市,沒有剛需,不同地區有不同百貨文化,不能簡單復制。廣州的企業進駐佛山,要思考有什么是當地市場期望的以及如何給當地帶去新鮮感、不同的購物體驗,要有驚喜。
百貨轉型期 變陣布局
“傳統百貨有購物中心無法取代的優勢,無論什么形式,做過百貨再去搞經營都有一個先天優勢。” 譚家暉這樣認為,佛山興華商場初開時做的事與現在購物中心做的其實類同,百貨發展的過程本身也是過渡到購物中心的過程。
羅志杰則認為,以前百貨和購物中心的區別是清晰的,隨著大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百貨公司的元素也隨之豐富,引進超市、餐廳等,現在兩者間的界限已經漸趨模糊,業態在相互滲透和影響。
百信廣場總裁助理陳華珊表示,購物中心與百貨關系并無定勢,不同項目應該與商圈匹配,突出特色,在雙方定位準的情況下,合作是和諧的王道,這不僅僅是購物中心與百貨的差異問題,而在于在不同商圈的競爭力。“購物中心強項在于組合、聚客,百貨消費者體驗應得到提升,雙方的合作應有長期性,一般簽約在10年以上,有風險,也更應該具備契約精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