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水道”引發服裝變局?
從9月底開始,以寧波港、寧波海運為首的寧波概念股便領漲股市。在寧波股上漲的背后,則是國務院對“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政策的進一步推進。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2013年7月,彼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視察湖北省武漢市時提出“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發揮內河航運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
隨后,在當年11月,首屆長江經濟支撐帶合作論壇在武漢舉行,會議提出“長江經濟支撐帶是帶動東、中、西部整盤復興的全局戰略,有望成為繼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帶之外的第二條支撐帶”。
而在今年,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也正式上升至國家層面。
6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提出,將通過部署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打造長江經濟帶。
之后,國家相關部門也推出具體政策和指導意見,正式推進長江經濟帶的建設。
長江經濟帶不僅事關國家經濟布局,長江所流經的地區和省份,也多為本土紡織服裝行業的重要產業集群地。對此,“黃金水道”的打造能否引發本土服裝變局?
政策利好不明朗
為探究長江經濟帶政策的推行對未來本土服裝產業發展的影響,記者在第一時間聯系到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楊金純。
“就我目前了解的情況而言,長江經濟帶政策的提出和推進,目前還局限在大的宏觀層面,其對具體行業和產業的影響還有待未來國家相關細則的提出才能顯現。”楊金純告訴記者,其對目前服裝行業的影響還相當有限。
而記者對武漢、重慶、四川、寧波服裝行業相關人士的采訪情況,也證實了楊金純的這一判斷。
“四川這幾年一直在推進工業園區的建設,但相較于紡織服裝產業,四川當地更重視汽車、芯片等產業發展,對紡織服裝的支持力度相對有限。而長江經濟帶政策的推出對四川服裝行業的影響,目前還不明朗,有待進一步觀察。”四川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在武漢服飾時尚聯合會會長毛立輝看來,雖然長江經濟帶政策對服裝行業的具體影響還不明朗,但就武漢本地的情況而言,其可以結合武漢本地的特色,利用國家的政策機遇,在倉儲物流及商業環境構建方面進行提升。
中國褲業企業家理事會副會長、重慶天冕褲業董事長張黔渝認為,利好的政策在對服裝產業的推進上,還是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他也看好“黃金水道”建設給重慶服裝產業帶來的發展機會。
“重慶有很好的商業環境,重慶人對服裝消費不僅有開放的態度,也有較大的需求。因此,國家能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對重慶服裝產業的發展肯定是一個很大的利好消息。”張黔渝告訴記者,目前重慶已經在沿江公路的起點和長江之間規劃了沿江開發區,在重慶南彭也在打造國家級的物流園區,這對未來重慶本地的產業發展都會起到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但從服裝產業整體的大格局來看,主要產能仍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情況與東部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因此,要實現長江沿線地區服裝產業的協同發展,以“東部帶動中西部發展,中西部承接東部產能”的方式則更為可行。
但這一方式實現的可能性有多高?
有市場才能轉移
在楊金純看來,如果沒有具體的利好政策,中西部地區對東部企業的吸引力則非常有限。“相較于長江經濟帶對紡織服裝業支持舉措的不明朗,國家對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則更有針對性,且給予企業的優惠政策也非常多。所以,長江沿線的中西部城市未必會比新疆對大企業的吸引力大。”
而寧波市服裝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曉峰對東部加工制造向中西部轉移也不看好。
“服裝產能西移在前幾年就提過,寧波一些企業也有過嘗試。但中西部產業配套不完善、企業對內陸環境不熟悉,以及近年來內陸地區成本優勢在不斷縮小,使很多企業對產業向中部和西部轉移的積極性并不高。”張曉峰告訴記者,寧波本地加工制造較強的企業申洲針織等,很早就已經在海外設立生產基地,其更注重在全球整合優勢生產資源。對此,張曉峰認為,企業在沿長江的內陸省份設廠也不是沒有可能性。“隨著近年來外貿環境的惡化,不少寧波服裝企業通過發展品牌來拓展內地市場。因此,中西部廣大的消費市場對東部企業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尤其是重慶、成都等消費力較強的城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