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服裝產業 時尚產業與互聯網聯姻勢頭強勁
服裝擁抱互聯網 融合發展空間大
在互聯網興盛的時代,時尚產業與互聯網聯姻大勢所趨。近期的深圳時裝周上,“時尚跨界”的話題也被著重提起。3月22日下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深圳服協與深媒會聯合承辦的“時裝產業互聯網+中國時尚跨界連接論壇”在歡樂海岸創展中心舉辦。現場近150位跨行業觀眾進行互動討論。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本次論壇引導具創新精神時尚品牌與互聯網領域的跨界融合探索,借此為中國時裝構建一個良性生態場景。
已有深圳女裝打造互聯網新品牌
數據顯示,深圳的服裝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50%以上,尤其是深圳的女裝已經占到全國市場70%以上的份額,年產值超過了1500億元,成為了全國最大的中高端女裝產業集群地。在當下及未來,深圳的女裝以及中國的時尚產業應該如何融合互聯網連接新技術,是業內廣泛關注的話題。
據悉,本次論壇著力圍繞創新成本與創新動力的平衡、時裝產業的互聯網場景連接、時裝設計師商業化探索轉化、本土設計的創新基因與氛圍等為題展開討論。
事實上,深圳已有諸多的服裝品牌或者企業正在嘗試擁抱互聯網。作為深圳乃至國內知名的服裝品牌,藝之卉時尚集團不僅嘗試用互聯網建設已有品牌,還與時俱進用互聯網來打造新的品牌SOFA。這是一個網絡詞匯,意思是第一個跟帖的人,它就是互聯網思維下品牌的誕生。
該品牌創始人首席設計師趙卉洲介紹了她對如何在目前商業環境下與消費者溝通的思考:第一是外部環境和新常態的溝通,第二是與客戶直接溝通。
“做設計二十多年,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設計師來說是一個非常非常幸運的事情。因為解決了溝通的問題。在十幾年前甚至更早,我們不知道我們的消費者在哪兒,我們都在猜想猜測,消費者是什么樣子,是什么樣一些人群買到我們的衣服,他們穿上會是什么感覺。這種感覺我們都在想象中,很少溝通。因為我們接到VIP的資料非常有限,VIP傳遞到我們設計師的信息也是非常有限。互聯網思維下對設計師最大的好處就是溝通。”
她也談到在新常態下的商業規則,“比如B2C,服裝產業作為傳統產業在轉型升級,包括設計師線下到線上的互動,對互聯網是一個全新敞開的思維,我們需要的是一個了解跟溝通。商業環境,這幾年零售業的變化已經推動了大家對于渠道的新的認識,包括對于互聯網思維的一種新的認識。”
“互聯網+不僅是電商,更是思維”
“互聯網+”已成國家戰略,在顛覆各行各業的同時,它也使每個人都感受到巨大的沖擊力。騰訊云副總裁、騰訊社交平臺部市場總經理曾佳欣在現場以徐靜蕾的電影和紅米手機在互聯網平臺營銷為例,探討傳統行業擁抱互聯網發展的前景。
曾佳欣介紹,在策劃紅米手機的時候,心里也曾擔憂這么大的用戶群能不能直接轉化為小米的購買人群。“我們的策劃不僅僅是賣東西,還希望做一個事件。我們做了兩次首發,第一次策劃了兩個月,結果數據顯示,2013年預約了7天,共預約795萬,但只賣10萬臺。7天預約之后我們在某一天上午開閘搶購,90秒搶購10萬臺,第二次仍然是紅米7天預約,1500萬人預約,放了30萬臺90秒搶光。社交網絡平臺整合產品發布帶來超乎預期,而這件事情也給我們帶來跨界整合需要找到最合適的點的啟示。”
如何在互聯網+時尚的跨界中找到最合適的點?曾佳欣分享了案例“天天p圖”。“當時,由范冰冰主演的電視劇《武媚娘傳奇》話題很火,我們就做了一個武媚娘裝,讓大家變裝。它的曝光量非常驚人,一個APP的日均使用超過500萬。從話題炒作、熱點炒作、在線傳播,這三個工具如果能用好,我們的回報也是非常驚人的。”
由其他行業案例和趨勢看服裝時尚產業,曾佳欣表示,傳統行業在擁抱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有了非常大的突破——2014年服裝行業的廣告投放,網絡占到63.9%。
不僅大型的服裝品牌,對于規模小,零散的獨立設計師品牌來說,電商平臺同樣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均價在2000元左右的獨立設計師品牌的單品通過電商平臺,您覺得可以賣多少件?”D2C設計師集成平臺創始人/總裁施力介紹了自己公司的嘗試:不是50或者100,在2014年的嘗試中,D2C設計師集成平臺賣出1萬件以上。
跨界融合的趨勢擺在眼前,但到底怎樣才是時尚和互聯網的跨界成功?現場嘉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趙卉洲表示:“我是重新定義互聯網思維,我們最早接觸互聯網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電商就是互聯網,這個沒有等同的概念,互聯網思維是可以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尤其時尚產業對于互聯網思維是要重新定義的。第二個是互聯網平臺,今天來這里最大的收獲,不僅僅是分享,而是平臺的交互,希望我們接下來時尚產業能夠產生這樣一個互動跟對接。我們時尚產業是做內容的,互聯網做平臺是需要跟內容之間做一個橋梁的嫁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