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貿易引領汕頭外貿發展 取得輝煌成績
2015年前2個月,汕頭市對東盟進出口值18.3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出口11億元,增長16.8%,進口7.3億元,下降7.5%,占同期汕頭市進出口總值的比重達到21.3%。
數據顯示,民營企業是汕頭對東盟貿易的中堅力量,2010-2014年,汕頭市民營企業對東盟合計進出口值338.5億元,占同期汕頭市對東盟進出口總值的72.6%,年均增幅達18.8%,占比由2010年的64.5%提升至2014年的79.7%。同期,一般貿易方式地位不斷提升,汕頭市以一般貿易方式對東盟進出口合計373.6億元,年均增幅17.2%,占比由2010年的75.2%進一步提升至2014年的87.9%。外商投資企業和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地位則呈下滑態勢。
從貿易商品結構來看,出口方面,2010年以來,玩具及紡織服裝始終保持汕頭市對東盟出口商品前2位,二者合計占比約5成,另外,汕頭對東盟出口機電產品占比約2成。進口方面,初級形狀的塑料為進口主要商品且比重由2010年的39%提升至2014年的49.6%,顯示汕頭玩具等下游產業發展較快;其他主要進口商品為煤及褐煤,同比連續5年保持正增長。
海關分析顯示,對東盟貿易雖引領汕頭外貿,但未來挑戰與機遇仍共存:一方面,東盟內部分經濟主體多、小、散,其經濟發展受外部環境影響大,近年來資本外逃、股市下跌、金融市場動蕩對東盟經濟造成較為明顯的影響,同時,東盟國家在政策環境、口岸通關等方面差異性較大,增加企業“走出去”的難度和風險。另一方面,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28日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出要“加強上海、天津、汕頭、青島等沿海15個城市港口建設”,更加明確了汕頭在“一帶一路”中的重要節點地位,配合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建設,汕頭對東盟貿易將有更大“文章”可作。
汕頭海關將呼應地方發展需求,以落實“三互”為重點推進大通關建設,穩步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關檢合作“三個一”、通關無紙化等改革項目,促進通關便利化,并進一步加強口岸管理、做好企業幫扶工作、強化海關統計服務等,促進汕頭外貿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