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外貿形勢不佳 長三角外貿有升有降
2015年一季度地方外貿數據陸續出爐,就長三角而言,外貿增速“有升有降”。
但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張漢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季度浙江外貿開局良好得益于前兩月的大幅度增長,整體形勢仍然不好。
從整體形勢來看,一季度長三角各省市進口依然乏力,四省市進口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不過,一些新增長點也逐漸顯現,例如,跨境電商就成為一季度浙江外貿的一大亮點。
浙江逆勢增長3%
盡管從全國來看,整體外貿形勢不佳,但一季度長三角外貿形勢卻有升有降。
公開數據顯示,上海、江蘇、安徽三省市外貿增速都呈現下滑趨勢,其中,上海較去年同期下降3%,江蘇和安徽分別下降2.2%和3.5%。
不過,同期浙江外貿出現“逆勢增長”現象,浙江一季度外貿增速較去年同期增長3%,進出口總值4774.8億元。
由于受到春節因素的影響,從月度數據來看,各省的數據都出現較大波動,以浙江為例,今年2月份,浙江外貿出口同比增速達到93.2%,大大高于往常增速,而3月份這數字為下降26.6%。
來自杭州海關的分析顯示,今年一季度浙江外貿開局良好,主要得益于全省持續推進的產業結構轉型,外貿出口產品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提升,全省機電產品出口較快增長,歐美市場穩固,亞非拉新興市場得到有效開拓。
不過,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張漢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季度增長得益于浙江前兩月增長幅度較大,整體形勢仍然不佳。從他參與的相關調研來看,企業仍覺得盈利水平下降,訂單都是短單、小單,企業對未來景氣判斷比較悲觀,對未來外貿發展還是要高度重視。
與浙江相比,上海與最大貿易伙伴歐盟之間的進出口值由去年同期的增長8.6%轉為目前的下降6%,對美國進出口額下降1%,對日本進出口下降8.7%,受外部市場環境影響較大。
江蘇同樣受到外部市場不振影響,今年一季度,江蘇對日本和香港的貿易額都出現下降趨勢,日本和香港這兩個貿易伙伴對江蘇省進出口下降的貢獻率就高達88.2%。今年以來,江蘇省民營企業受去年高基數影響出現下降,一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2012.4億元,下降8.1%。
此外,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上海、江蘇的一般貿易額都出現了下降,其中,占上海貿易總值56.1%的一般貿易進出口下降3.1%,江蘇一般貿易則下降了2.5%,這也導致江蘇在部分新興市場的進口出現下滑。
安徽省外貿增速同樣出現下滑,但較上年同期降幅有所縮減,一季度出口形勢也呈現好轉態勢,合肥海關綜合統計處綜合科科長鄭峰分析稱,銅礦砂進口量增加,拉動安徽外貿增長,高新技術產品也成為安徽出口增長的新驅動。
培育外貿新增長點
在整體形勢不佳的局面下,如何培育新的增長點關系著外貿的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
對此,杭州海關的分析結果顯示,浙江外貿的一大特征是布局跨境電商謀轉型。今年3月12日,杭州市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綜試區”)正式獲得國務院批準,更為浙江省跨境電子商務大步發展贏得了歷史機遇。
數據顯示,一季度浙江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報關出口1.4億元,其中,2月環比增長84.1%,3月環比增長77%;進口1.1億元,以食品、母嬰用品為主。浙江省內企業也正密集布局跨境電商,謀求轉型。通過建海外倉、打造自己的運作平臺,開拓外貿新增長點。
張漢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跨境電商是新事物,對浙江而言,杭州獲批跨境電商綜合改革試驗區,在這個方面將會有很多具體的舉措。
張漢東說,今年正在幫杭州市做一個跨境電商未來三年的發展規劃,期待跨境電商成為外貿未來的新的增長點,帶動傳統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
杭州海關還建議,要結合浙江“機器換人”戰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配置,優選產品,鼓勵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促進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
對江蘇省而言,有業內人士對媒體建議稱,鑒于目前江蘇一般貿易不穩定的情況,江蘇應該培育制造業新競爭優勢,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動新型貿易業態發展。
安徽進出口商會會長姚小培則建議稱,隨著外貿進入增速換擋、結構轉型的新常態,安徽、正在搶抓“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不斷拓展外貿發展新空間,同時從抓龍頭企業發展、抓大項目和高新技術企業引進以及抓機電產品優化升級等方面入手,破解外貿發展中的難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