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紡服業快速發展 面臨各種“挑戰”
近年來,中央要把發展紡織服裝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來重視,從發揮新疆優勢資源的戰略角度,和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來認識。但在快速發展中,也存在著幾個突出問題與挑戰,需要積極應對和努力解決。
大家都了解,新疆紡織服裝產業主要以棉紡織和粘膠纖維產品為主,占整個紡織服裝產業比例高達80%以上,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但棉紡織企業多以純棉紗生產為主,混紡紗線較少,產品品種單一,受棉價的影響甚大,且產品附加價值不高,影響了企業的競爭力。
在新一輪產業發展中,各地制定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規劃中,多以發展棉紡織或粘膠纖維產品為主,把新增棉紡紗錠數量作為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主要任務,在毛紡織、麻紡織、針織品、絲綢以及產業用紡織品等產業發展上,較少涉及,產業發展單一,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未來還可能因原料價格波動面臨整體性風險。
與沿海地區相比,新疆服裝產業發展面臨著技術人員缺乏、勞動力綜合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相關配套產業和設計、研發、檢測、電子商務等生產服務業發展滯后以及運輸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分工協作的產業集群化生產尚未形成。
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的主打產品是棉紗、粘膠紗等非終端產品,主要運往向東部地區,服裝產能較低,僅占本地市場需求的10%左右,少量地產服裝銷售到周邊省市和出口到中亞、俄羅斯等國。
近兩年來,一批服裝企業相繼建成投產,但由于技術水平、缺少訂單或市場開拓不力等原因,一些企業無法達產,只能依靠當地校服訂單或就業培訓費用維持生產或部分開工。
光靠本地制服訂單和企業工裝加工生產是難以滿足的,必須大力開拓周邊省市和中亞、俄羅斯等市場,積極爭取向歐盟等市場的出口。
目前,從新疆口岸出口的服裝產品主要是制服、針織品、毛衣、襪品等低端產品為主,時尚化、品牌化的中高端產品占比甚微,其中90%是內地企業加工生產,地產服裝占比不到10%。
因此,在積極拓展周邊省區市場的同時,面向中亞、西亞和俄羅斯等潛力市場是我區紡織服裝產業依托政策優勢、區位優勢和文化優勢的必然選擇。
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難得機遇,我區要加大中亞、俄羅斯等市場調研力度,找出未來紡織品服裝的主攻方向,積極拓展向西市場,擴大市場份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