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便利店,推進零售業轉型O2O
便利店最早以家庭經營的方式出現,當時還沒有社區的概念,也就是在家門口開個煙酒店,隨著商品住宅形成居住小區,煙酒店的商品和服務逐漸豐富,開始具備便利店的屬性,服務周邊小區。在隨后的十幾年時間里,便利店在與大型連鎖超市的“戰爭”中一敗涂地,要么被大量招安,換上連鎖超市的招牌,要么關門大吉,堅持下來的便利店少之又少。近兩年,1號店、天貓超市等電商超市和O2O社區電商開始盯上便利店的生意,雙重壓力下,便利店的生存處境越發艱難。
慘淡經營的便利店其實是O2O的最佳拍檔,因為他們是“距離用戶最近”的商業單位。
零售是最常見的傳統業態,超市、便利店是傳統零售業的載體,某種意義上來說,零售業的轉型即商超的O2O轉型。大潤發是較早起步做轉型的零售企業,2013年成立了飛牛網,借道O2O轉型電商。
類似大潤發這樣,資金雄厚、體量大,在全國范圍內擁有大量的線下門店資源,掌握貨源渠道優勢和強勢話語權的零售企業并不多,全國總量不超過50家,能夠用大潤發的玩法進行O2O轉型的企業則更少。
除了連鎖超市,小型便利店也同樣是零售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于全國究竟有多少家社區便利店,很難進行有效統計。借助一項數據來說明,日本是人均擁有便利店數量最多的國家,每2800個日本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在中國,上海便利店發展水平較高,平均每30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總體來看,大部分城市在5000人每店以上的水平,部分城市2-3萬人每店。結論是,國內社區便利店數量巨大。于是,在大型超市轉戰O2O的同時,整合便利店做O2O也是零售業轉型的一種思路。
便利店是兼具配送和自提的“極速物流”,有能力在10分鐘內把商品送到用戶手中;便利店是最為熟悉用戶的“智能CRM”,老李、老王、老趙分別抽什么牌子的煙,就是不用說,他們也從來不會拿錯;便利店是“高評分店鋪”最能保證商品的質量,前腳賣了假貨,后腳鄰居就會找上門來;便利店是“貼心客服”對用戶總是發自內心地笑臉相迎,把用戶當成自己的朋友。
總之,他們是最有能力提供極致用戶體驗的那批人,他們缺少的是電商的一環,需要有人來帶著他們拿起O2O的武器與大型超市和電商周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