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5年的廈門百貨 可謂是寒意陣陣
一年多前,中山路“老來雅”終于迎來“新主”——中閩百匯高調進駐中山路。這是中閩百匯在廈開張的第三家門店,將近17000平方米,定位中高端綜合百貨,與周邊百貨區隔明顯,被看作是“老來雅涅槃重生”新機遇。
然而,僅僅堅持了十幾個月,今年7月中閩百匯便匆匆退出了中山商圈。雖然關閉門店的原因復雜,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業主復雜、配套不齊、商業氣息減退、人流減少是主要原因。
中閩百匯總裁陳開通也坦言,門店關閉是各種原因的綜合作用,業績不好收縮戰線也很正常,急流勇退更需要智慧,但這不影響他們的擴張計劃。
“摩都早就關門了,大概是因為沒生意吧?!庇袠I者透露,名匯摩都生意一直都不怎么好,才開了一年多就關門了。
其實,名匯廣場已幾度“變臉”,從結緣“名匯銅鑼灣廣場”到牽手天虹商場,4年多的苦心經營,最終還是難逃“和平分手”的結局。此后,名匯又變身為商業綜合體“環球奧食卡城”狐貍城,卻還是敗走中山路。前年年底,“摩都時尚韓國主題街”項目出現,但最終的結果還是失敗。
還是夏天,還是大型百貨商場,這次的主角是東百。
8月10日,廈門東百贏商網購物中心(明發商業廣場店)發布閉店公告:因集團戰略調整部署,廈門東百購物中心正式閉店,停止營業。
東百內部人員證實,因周邊環境差、店面面積太小等原因,廈門東百購物中心一直以來的經營狀況都不甚理想,故此選擇閉店,將集中精力在東百蔡塘店上。
店鋪空置租不出去,投資店面的人就高興不起來,而這樣的人在廈門數量不小。
2004年,龍巖人蘭舒在廈門明發商業廣場買了店面,每平方米1.5萬元,面積30平方米,總價40多萬,她以為當包租婆的日子來了。
沒想到,自從買下明發商業廣場負一樓的店面之后,店面就一直不好出租,最近幾年里,甚至一分錢的租金沒收到,房價只跌不漲,而且還根本賣不出去。
同樣,在中山路,郭建設以每平方米將近5萬元的價格,搶到了名匯廣場一間60平方米的店面,但店面到手以后,正經租出去的時間一共不到一年,租金連借款的利息都不夠。
有人忙開店,有人忙關門,還有人忙著等接盤者。
今年10月,泉州小伙小林想在禾祥西路找個店面開咖啡館,可逛了一圈禾祥西路后他猶豫了。“現在的禾祥西已大不如前,不僅人流量少了,好多店面都空著,看來生意不太好做?!?/p>
導報記者實地走訪后也發現,禾祥西路——曾經的廈門富人街,目前店鋪的空置率高達三成左右。短短500米距離,空置店面多達14間,差不多平均35米就有一家沿街鋪待租。
而最讓投資者痛苦的是,雖然禾祥西路店面租金一降再降,依然招不到商家。輝煌時期,每平方米將近300元;現在,地段好、店鋪面積適中的才租200元,店鋪面積較大或地段不好的,只能租100多元。最近半年又降了一成左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