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商業轉型升級三四線城市的商業機遇在哪里?
三四線城市存在非常好的商業地產的機會,特別是以購物中心為主的新型商業地產。三四線城市占到全國城市人口的53%,但是三四線城市的購物中心只占到全國城市購物中心的16.5%,三四線城市購物中心數量少,消費模式急需升級換代,消費者的體驗感受也亟待提升。
寶龍集團總裁許華芳此前在接受經濟觀察報的采訪時直言,如今,不同城市的商業地產發展進入不同階段,一二線城市發展更加精細化和特色化,比如由于城市發展不斷外延,區域中心的不斷出現,社區商業更受青睞,由于綜合體激烈的競爭,具有鮮明特色的購物中心更受市場歡迎,而三四線城市商業地產發展的原動力在于商業的升級,處于“改變原有比較落后的商業”的發展狀態。“回顧中國這些年的商業地產發展,其實市場上仍然缺乏優質的綜合體和購物中心。”許華芳評價說。
仲量聯行的研究數據顯示,據估計,在中國8300萬平方米已經建成的購物中心總量中,僅有10%-15%符合國際物業標準,這與美國4.05億平方米的同類物業總量形成鮮明對比;換句話說,在美國平均每1000人擁有1500平方米的零售物業面積,而中國每1000人擁有的面積僅為235平方米。
歐陽捷將未來10年稱之為“最后的機遇”:“以一個三線城市為例,三線城市平均人口520萬,按照城市化率50%來計算,260萬人口在城市里面,一個購物中心覆蓋20萬人,它可以覆蓋130個購物中心,一二三四線城市全部算上來,全國大概能達到6500個購物中心,現在已經有4700個購物中心,購物中心的建設可能不到10年,我們的天花板就到了。”
但他反復強調,必須注意到三四線城市商業地產存在的風險和陷阱。
在他看來,這些陷阱包括:第一是新城市商圈很難再有春天;第二,城鎮化的增速在放緩,大體量的商業在三四線城市很難做好,滿鋪開業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招商都非常困難;第三,主力店鋪多會導致投資回報率降低,知名品牌的主力店雖能帶來客流,但需要更多的裝修補貼,同時還有免租期,因此降低回報率尤其是一些大超市,平效很低且浪費了大量的資源;第四方面,電商可以導流,也可以分流。
招商難、投資回報低等問題確實是三四線城市商業地產的困擾所在。克而瑞研究中心通過比對發現,同樣的品牌,在三四線城市的客單價和平效基本僅是一二線城市的60%左右。
更大的風險,來自于整個市場的發展走勢。盈石集團研究中心數據表明,2015年上半年中國20大城市商業物業存量超過9700萬平方米,其中二線城市占據了63%,到2018年,預計仍然將有6146萬平方米的新增供應陸續開業入市,占現有存量的63%,而新增供應中的58%將在二線城市的非核心商圈開出,其存量和未來供應壓力并存,經營風險及招商壓力上行。
盈石集團研究中心針對全國124個城市的一項調查顯示,2015年中國商業物業市場信心指數提升10個點至124.8,顯示市場進一步趨向樂觀,其中,一線城市取得最高值129.1,三線城市是123.2,三線城市的市場信心指數和消費者意愿增長預期均已經超過二線。
此外,根據盈石研究中心跟蹤的五大快時尚品牌(優衣庫,ZARA,H&M,C&A,GAP)數據顯示,三線城市已經成為快時尚品牌市場拓展的熱點區域,2014年五大快時尚新開門店中,一二線城市新開門店數超過了一線城市的3倍,三線城市占比最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