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逼人:廣東外貿出口面臨不可低估困難
近年來,廣東省商務廳公平貿易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穩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優布局、促改革、強創新”的商務工作大局,堅持統籌協調應對摩擦,堅持完善體系服務企業,堅持運用規則營造環境,卓有成效地開展貿易救濟、產業損害調查和經營者集中反壟斷等公平貿易工作,成功應對了一批重大貿易摩擦案件,維護了產業安全,營造了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廣東作為全國外貿大省,也是國際貿易摩擦的高發區、重災區,各類貿易摩擦案件居高不下。2013年至今,廣東省共遭遇來自24個國家(地區)的貿易救濟案件197起,占同期全國案件數量的65.9%,其中新立案件141起,占比71.57%,涉案金額逾百億美元,涉及紡織、制鞋、家具、瓷磚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電子信息、光伏、通訊設備等高新技術及戰略新興產業,涉案企業近萬家。貿易壁壘和知識產權摩擦的影響重大。2015年國家質檢總局數據顯示,廣東省2014年度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直接損失高達1400億元,占全國1/3以上。
廣東省產業面臨進口沖擊的壓力也進一步加大。進口產品為搶占市場份額,以不公平競爭方式擾亂國內市場秩序、擠壓國內企業市場空間的可能性增大。廣東省傳統優勢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低成本競爭優勢正在減弱,產業競爭力受到較大的制約。廣東省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受到國外競爭對手排擠,每當某一產業努力自主創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后,跨國公司等國外企業為維持壟斷地位,搶占國內市場份額,往往采取頻繁、大幅降低產品出口價格等不公平貿易行為,抑制和阻礙我相關產業的競爭與發展。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加快世界經濟格局變革和經濟結構調整,經營者集中成為企業實現規模增長、提升市場競爭能力的最有效途徑。一些經營者為了利益最大化,通過各種手段,謀求壟斷地位,排擠競爭對手,攫取超額利潤,扭曲市場機制,扼殺經濟活力,阻礙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損害消費者利益。
近年來,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日益顯現,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全球貿易低迷,去年全國外貿額下降13.5%。廣東外貿穩增長形勢嚴峻,今年1季度進出口繼續下行,波動幅度進一步擴大。國際規則競爭博弈進一步加劇,全球多邊貿易談判艱難推進,區域貿易談判日益活躍,全球貿易新格局顯現。WTO多邊貿易體制面臨著許多挑戰,內部利益較量格局正在發生改變,同時,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飛速發展也給多邊貿易體制帶來不小的沖擊。TPP、TTIP、RCEP、TISA等談判,將勢必引發新一輪國際貿易投資規則重大重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