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企業在深圳服交會集體展風采
來自浙江湖州的21家紡織服裝企業組團亮相深圳國際品牌服裝服飾交易會和深圳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參展企業中既有安泰(德清)時裝、全美國際、華成時代、華源天盛等湖州服裝行業出口龍頭骨干企業,也聚集了良坊布業、譜拉歌世、慧蘭、紅魔方、鑫豐針織等擁有自主品牌的湖州紡織服裝企業。
據了解,2015年開始,湖州利用國內外重點展會,打造湖州塊狀產業推廣平臺、湖州區域產業品牌推廣平臺、湖州優勢企業產品營銷平臺和湖州支柱產業招商引資平臺,每年重點組織企業參與4~5次國際性展覽,改變過去“零打碎敲”的組團方式,提高本土特色優勢產業影響力,提升“湖州制造”的品牌綜合效應。
據湖州市貿促會會長金凱介紹,紡織工業一直是湖州的主導產業,并且從絲綢產品一枝獨秀,發展成為門類齊全、產業鏈長、市場輻射面廣的優勢產業。目前,紡織服裝業仍然在湖州工業經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打響區域品牌,振興紡織服裝產業,對于推動湖州經濟轉型升級、再創輝煌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相關鏈接:
在國內外棉價共振之際,從印度到中國,很多棉紡企業開始打退堂鼓。業界的共識是,雖然短期內棉價依然會上行,但是從現在來看,棉花價格似乎已經過高了。在實業端,中國棉紡企業用棉受到的沖擊尤其大。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對記者說,棉紡織企業苦了四五年,今年上半年剛有一點起色,目前的儲備棉投放政策又把紡企拉回痛苦的過去了。
棉價持續小幅上漲,而這種變化并非完全由市場作用所形成,更多是被人為制定的規則影響著。雖然儲備棉持續輪出,但市場供應依然短缺。截至2016年7月20日,本輪儲備棉投放已經持續兩個多月,累計成交142.3萬噸,日均投放僅2.5萬噸,成交率接近100%,低于3萬噸的日投放量,即便如此,紡企用棉仍處于饑餓狀態。由于投放量較低,貿易商大量囤貨,新棉上市遲等影響,棉花供應仍較緊缺。儲備棉單日投放量與之前的規定和紡織企業的真正需求存在差距。朱北娜解釋說,4月15日的文件說,如果每天3萬噸的拋儲量成交率達到70%,拋儲量就會增加到5萬噸以保證供應。紡企都以此來安排生產和接單。
目前棉紡企業擔心新棉上市炒上天,都想多拍些儲備棉在庫中,而棉花的持續上漲已將價格傳導至紗廠,但很難傳導到布廠。紡織實體企業要面對的一個難題是,要與資金實力雄厚的貿易商競爭。李冬梅所在的企業情況稍好。她所在的集團公司脫胎于山東濟寧毛紡織廠,如今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棉紡、毛紡直至服裝品牌的兩條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鏈。她說,原材料采購之外我們自己也做一些貿易,供自己內部使用。我們既買棉紗又賣棉花。我們買棉紗時,誰的價格低就買誰的,賣棉花時誰的價格高就賣誰,相對來講還好一些。
棉價暴漲之下,大多紡企虧損在即。作為應對措施,紡企能做的就是限產或停產放假等。一家大型企業的負責人抱怨說,“好端端的新開始,眼睜睜看著又毀了!這些年的堅持不容易,那些小廠可以停下來暫不接單,可我們不能停產等棉價回落,我們已經簽訂的外貿出口單,棉花價格還是一個多月前的價格,但不做就會違約?!庇猩鐣熑蔚拇笃髽I不敢全部停產,咬牙堅持高價拍儲棉花,當地政府也不允許這些大企業停產。一些大企業為了留住員工,采取一部分開工,一部分停產,職工輪流上班,輪流培訓。企業經受著虧損的壓力,職工也以犧牲部分收入為代價。而中小企業只能采取關門或暫時減產、限產等待時機,待市場緩過來時,再臨時招工。
朱北娜說,我們棉紡織行業有200多萬人就業,中小企業多,抵御風險能力弱,就業的基本上都是農民工,靠掙工資養家。棉價繼續漲,下游訂單不能支撐,越來越多的紡企面臨虧損或關停。隨著外紗繼續沖擊中國市場,一些中小紡紗企業暫時關停,銀行會馬上上門封賬,其實也就宣告了這個企業的終點。市場一邊是過度爆炒,一邊是紡企的恐慌性跟進。當棉價由原來的9500飆升到近期的接近16000,上升了近70%后,紡織企業都在翹首企盼政策盡快出臺。很多企業抱怨,紡企們普遍認為目前的政策市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國家儲備棉有1000多萬噸,國家每年出巨資補貼,棉花質量存一年下降一年?,F在紡企需求大,卻放不出來,國家調控政策反應過于遲鈍。紡企一方面希望加大投放量和延長拋儲時間;另一方面則擔心政策一變,棉花價格大幅下跌又給已拍儲的企業帶來更沉重的打擊,結果是整個紡織產業鏈人心惶惶。這次的棉花價格上漲不是由于下游需求導致,是調控政策不及時到位造成的,是各部門都有各自的考慮,還是從企業的角度考慮的少?盡管市場各方為了棉紡產業鏈不發生斷裂,紛紛給相關部門提出建議,但截至目前政策遲遲未動,期貨市場的投機勢頭有增無減,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也傷害了紡織實體企業的利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