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萬噸產能挺進內陸 新疆成粘短企業“掘金池”
隨著產業的各項基礎研究、裝備、工藝等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未來將有一個較大的發展空間,預計2020年我國粘膠纖維的產能將達到500萬噸。年初至今,粘膠短纖延續了自2015年開始上演的“一枝獨秀”的行情,其價格走勢跑出了一條上揚的曲線。不過,隨著新《環保法》要求越來越嚴格,也給粘膠行業提出了新的考驗。
2009年至2014年,粘短市場價整體呈漲后下跌走勢。2015年至2016年再現漲勢。
2009年至今,粘短市場價高點出現在2010年末,市場價觸及30000元/噸,低點為2015年初,市場價為11300元/噸。近八年市場行情中,粘短市場高低價差18700元/噸。
2010年我國棉花價格創造了十年間最高紀錄,市場價觸及30500元/噸,粘短作為其性能及用途方面替代產品,市場價亦躍至30000元/噸,在實盤交投豐厚利潤驅使下,2011年我國粘短行業擴能74萬噸,同比增幅高達35%。
2011年至2014年粘短市場供需結構自行梳理,目前各廠家在整體市場中定位更為準確,廠家操作一致性增強,市場無序競價交易日漸減少,價格逐步有跡可循。并可精準把握下游市場尋采規律,有序、有效推動市場。
粘短行業產能激增,但外圍及內銷市場需求并未同步跟進,2011年至2014年,粘短市場在供需失衡背景下表現頗為被動,市場價格整體呈現跌勢,且逐年年內市場價波動空間收窄。
貿易商由于操盤難度加大、幾乎無利可圖,而參市數量減少。粘短廠家迫于出貨壓力,競價激烈,市場價格呈無序狀態,量大低價商談消息時有耳聞。而這一系列無序的行為在4年內逼退了無數中小型粘短生存廠家,導致行業內一片哀鴻遍野。
但需求方面亦并非無所作為,在內地粘短市場需求格局并無太多變化情況下,新疆地區紡織產業穩步發展,有利支撐整體粘短市場需求。借助新疆地區棉花及粘短貨源集中供應地,使用當地原料進行紗線生產,運至內地銷售持有運費補貼、地域、能源價格等優勢,當地紡織產業迅猛發展。
有消息顯示,今年1-6月,疆內新增紡織服裝企業合計約260家,新疆備案紡織服裝企業合計高達約1720家,紡織規模已破1000萬錠。目前新疆地區粘短合計產能為71萬噸,其中有部分粘短廠家產品自用率可達50%-70%,且持有穩步提升預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