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專家齊聚山西太原 為中國制造指引未來的方向
近年來,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優勢裝備制造業也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中國企業要推進柔性化改造,發展個性化定制,讓用戶全程參與生產制造,提高客戶體驗感。
數據顯示,中國裝備制造的總體規模達到了世界總量的1/3,電力裝備制造總量大約占世界的61%,高鐵也是居于世界第一。
此間,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副秘書長強宏表示,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需要多方面增長動力來源,“一帶一路”戰略帶動的基礎設施投資正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蘊博、中航工業信息技術中心首席顧問寧振波、英國布魯尼爾大學教授程凱等諸多中外專家現身2016中國(太原)工業互聯網國際高峰論壇,剖析中國制造短板,給出轉型升級建議。
過去十幾年間,憑借規模和價格優勢,中國制造席卷世界。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全世界70%的鞋和玩具,50%以上的手機、彩電、空調都在中國生產。若以工業產值計算,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與此同時,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悄然興起。
此間,中國制造業也在尋求新的機遇。當天,英國布魯尼爾大學教授程凱介紹,上世紀90年代,在互聯網和移動通訊的推動下,全球制造業發生革命性變化。過去,制造業強調產能。未來,制造業實際上是要提供解決方案。比如,以往,刀具企業是按照客戶的圖紙生產刀具。如今,客戶拿著零件要求企業提供刀具。產業轉型的背后是理念、思維的更新。
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制造開始向智能制造轉移。此間,“互聯網+”被視為中國制造發展的一個風口。中科院智能制造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海濤認為,中國制造創新焦點[1.56%]應從制造產品轉向關注客戶。
黃海濤說,從現實情況看,“中國制造2025”選擇以德國工業4.0為榜樣,這是基于兩國深度合作,以及兩國在智能制造、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共同性。
黃海濤表示,經過20多年發展,互聯網時代已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已具備完善的工業體系、市場規模巨大,而且“中國制造2025計劃”已從頂層設計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對此,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副所長陸峰表示,當今,中國制造已從以生產者為中心轉型到以消費者為中心。企業創新也不僅依靠研發中心人員,而是集聚全球智慧。不過,陸峰對中國制造面臨的行業痛點也是直言不諱。在他看來,工業軟件是阻礙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短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