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瘋狂上漲沖擊紡織服裝產業
此時,本應是服裝制造業為冬裝干貨的繁忙季節。然而,由于棉花價格近半年來瘋漲,對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形成巨大沖擊。棉花價格上漲,像傳染病毒一般,首先波及織布業,后向印染、服裝及輔料制造業傳導。成本上升,已成為紡織服裝整個產業鏈之痛。
東莞是紡織服裝制造名城,服裝業正面臨危局。記者在虎門等服裝制造大鎮調查發現,目前東莞部分小型服裝企業已難以承受成本上升之痛,而或倒閉或歇業。情況如此嚴峻,即便是業內人士在數月之前,也是始料未及。
更為可怕的是這場困局,不知道什么時候才到頭。
棉價瘋狂上漲
東莞市虎門國際布料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黃義紅清晰地記得,自去年10月份開始,棉花便逐步呈現漲價勢頭。
“沒有想到漲價會這么多,這么快。”黃義紅稱,隨著紡織服裝業淡旺季及棉花產量的變化,棉花價格每年、每季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但今年價格如此“暴漲”,相當罕見。
歐陽論墩,該布料市場倫敦紡織貿易有限公司的老板。他說,去年10月開始到今年上半年,不同棉花類別漲價幅度達到40%-50%。目前,每噸二級棉的市場價格為17000元左右,而年初只有14000元,半年間漲幅達到25%。
公開資料顯示,國內3級皮棉均價也比年初增長30%左右,期貨市場則繼續看漲棉花價格,鄭棉主力CF009合約價格一度高達18340元/噸,創歷史新高。業內人士預測,棉花期貨價格有可能突破20000元/噸。
虎門某織布企業負責人肖先生分析這種罕見的漲勢,主要是產供失調所至。“2008年以來,棉花價格一直低迷,新疆等地很多棉農虧損,種植信心受挫,因此2009年便大量減少種植面積,導致棉花總產量在今年減少。而正好適逢服裝行業在金融海嘯之后得到迅速復蘇,需棉量大增,導致產供失衡。”肖先生稱,根據資料顯示,2009年我國的棉花產量是640萬噸,比2008年減產110萬噸,下降幅度近15%。
肖先生還指出了另外一個原因。他說,去年新疆等棉花主產區由于氣候災害等原因減產近四分之一,進一步加劇了供求失衡的矛盾。同時,國際棉價也處于上升通道,恰恰印度等棉花出口大國暫停了棉花出口,棉花價格短期內難以回落。“此幾點因素疊加,導致棉花價格沒有不上漲的理由。”肖先生說。
“棉價還會繼續上漲。一方面,現在很多棉花供應商已經出現惜售心理,會待高價而沽,導致棉花市場越漲供應量越緊張;另一方面,現在只是秋冬季服裝制造初期,往后走一兩個月,才是真正的需求量大季。”肖先生分析說。
也正是因為供需嚴重失衡,今年的紡織服裝行業,供需方面的關系也發生了“錯位”?;㈤T一家中型棉紗制造企業負責人蘇女士介紹,往年這時候正是棉花供應商前來虎門“拉關系、跑大訂單”,但是今年,她已經親自奔赴供應商公司三次了。“并且,對方明顯態度變得強硬了不少,這在往年,是難以想象的。”
蘇女士在其公司門戶網站和多家電子商務網站掛出了一條消息:因訂單激增,急向各方求購大量優質棉花。
難言之痛,雖未明說,卻又表露無遺。
一條產業鏈困局
棉花漲價直接導致棉紗、棉布等服裝最主要的原料漲價,而且目前這股“漲價風潮”,幾乎擴展至紡織業的所有原料領域及加工領域。
記者了解到,從棉花到棉制品,大致要經過這么幾道工序:棉花進入棉紡廠生產棉紗,棉紗再進入紡織廠生產坯布,棉紗或坯布進入服裝、襪子、毛巾等消費品生產企業。
很顯然,棉花漲價首先直接影響到的是棉紗企業。然而,棉紗企業不可能“獨吞”成本壓力。面對棉價高企的局面,紡織行業不得不通過成本轉移的方式繼續把價格向下游傳導。“棉紗產業因為最靠近產業鏈上游的棉花生產,因此它們雖然要承受棉花漲價,但是它們顯然更有優勢。”歐陽論墩透露,在整條產業鏈上,棉紗價漲幅很大程度地超過了棉花。
對于這一點,蘇女士并未否認。她稱,公司要保證相應的毛利率,并且不僅棉花漲價,其他原材料、人工成本也在上漲,因此必須大幅度提高棉紗的出廠價格。
而作為紡織行業的下游,服裝行業將面對紡織行業拋過來的“燙手山芋”。一直在東莞虎門做服裝生意的岳老板告訴記者,服裝企業目前面臨成本增長的壓力,企業利潤受到了影響。
然而,布料商和服裝企業的合作似乎更為緊密一些。歐陽論墩稱,布料商和服裝企業之間的合作非常頻繁,并且在東莞基本都是以中小型為主,因此雙方為了維持穩定的客戶關系,基本會以1:1的比例吞下棉紗上漲的價格。
如此一來,整個服裝產業鏈在這場成本危局中的格局已經相對清晰:棉紗業雖然成本上升,但是它依靠和棉花產地直接的合作關系,擁有較強話語權,不僅利潤不降,反而可趁機漲價,提高利潤。而織布和服裝產業不得不平分這個硬塞過來的“燙手山芋”。
很顯然,在這場紡織服裝業的全產業鏈價格角逐游戲中,越上游的產業越占據優勢。
不過,東莞市冰晶怡人服飾有限公司老板賀衛紅卻并不這樣認為。賀衛紅稱,原材料雖然漲價,但是服裝企業可以通過終端漲價來轉移成本,最終為棉花買單的只可能是消費者。不少企業也認同此觀點并表示,棉紗漲價導致服裝成本上升,下半年的服裝出廠價漲幅至少在15%以上。
如此看來,夾在中間的織布廠才是最終的受害者。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坯布價格較年前有所上漲,但是上漲幅度明顯小于棉花和紗線,僅為5%左右。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調查顯示,今年3月份以來,由于棉花價格持續走高,一些規模較小、資金量不大的企業已停止接單,不少織布機陸續停機,開工率正在下降。
誰來買漲價的單
不過,作為紡織行業的下游,服裝行業勢必將面對上游帶來的蝴蝶效應。
“下游服裝企業的漲價潮極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全面爆發。”一位做布匹批發生意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棉價的上漲反映到下游產品服裝上來,一般需要4個-6個月時間。從5月開始,紡織廠已經進入了秋冬裝面料的生產旺季,秋冬面料用棉量更大,而目前棉價仍居高不下,這樣算來,今年下半年服裝很可能漲價。
雖然服裝企業稱要漲價,但事實上敢率先漲價的企業卻并不多。賀衛紅稱,今年該廠的衣服漲價5%,但是從原材料的漲價情況來看,賀衛紅所稱的漲價只是“試探市場反應”而已。{page_break}
業內人士稱,服裝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不可能全部買單,棉花價格上漲的賬單,肯定得由整個產業鏈買單。
“如今每一家企業面臨的情況都一樣,這么一個大的趨勢,但是每個企業的對策都有不同。”小虎憨尼總經理郭志剛說,企業會在研發、設計等環節來優化,以控制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
“但是,我們算是剛來的牌子,受到大氣候的影響起伏不定。如今的影響非常明顯,銷售量下降很多。同時,公司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反而更高了,特別是童裝。”郭志剛說。
他介紹,產品價格上漲,看似企業賺到錢了,毛利率增加了,但實際在原料處已經被消耗掉,生產過程中工廠也會消耗掉相當一部分。不過除了減量增品質外,還可以抽調價格偏低的面料,生產簡單的款式,用低價格拉動銷售,產品有高價也有低價,可以供消費者多方位選擇。
和品牌服裝相比,一些中小服裝企業的日子更不好過,原料上漲讓其陷入兩難,“提價怕嚇跑顧客,不提價又難以消化原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一位小型服裝企業老板說。
小服裝廠已出現倒閉
棉價上漲對東莞服裝行業沖擊的嚴重程度,很多業內人士都并未料到。
“跟供應商的每一次談判,都像一場戰爭。以前我們一個月或者20天訂一次貨,現在原材料存貨都不敢超過3天。”一家主要靠外貿訂單的服裝企業負責人陳偉峰向記者表示,由于風險太大并且利潤大幅削減,他們企業只好關停部分生產線。由于懼怕高風險,據記者調查發現,東莞已經有不少小型服裝工廠或歇業、或倒閉。“現在做,又不賺錢,風險又大,稍不注意,就會把之前幾年賺的都虧進去,實在不劃算。”一家已經處于半停工狀態的服裝企業負責人也開始萌生“退意”。
而賀衛紅也表示,他以前認識的七八家服裝工廠已經倒閉。沒倒閉的也基本是在艱難維持。“品牌企業不同,他們的利潤較高,成本沖擊不會那么大。而且,有渠道的優勢之后,轉嫁成本給消費者比較容易一些。”
相對于其他的小型服裝廠,賀衛紅還略具優勢。據他介紹,他在虎門富民服裝城有檔口,并且多年以來已經建立了良好的渠道。“一般來說,做我們產品的經銷商不會輕易更換品牌。因此,價格水漲船高經銷商還是可以接受,只不過還是得適當犧牲廠家的利潤。”賀衛紅說。
即便如此,賀衛紅也打算改變生產模式降低成本。記者采訪賀衛紅時,他正于前幾天遣散了一半的工人。“我的想法是,工廠里面只負責設計打版,而生產就外包出去。今年做生產領域太累。只能減少工人減低成本維持。”賀衛紅稱,目前該工廠的做法是讓工人將縫紉機租回家,然后按期交貨就行了,這樣能減少工人的人工開支和管理成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