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與媒介:胡服演義3
根據河南洛陽金村出土傭胡服復原圖
漢趙惠文冠
從這個角度上說這項舉措在中國觀念形態起到的往往是中介作用。實用價值在很大程度上為胡服的傳播與衍生奠定了基礎。
解說:
《說文·革部》:"鞮,革履也,胡人履連脛,謂之絡鞮。《釋名·釋衣服》:"胡有舄履而無靴,靴字不見于《經》,至趙武靈王始服。"說的都是這種鞋履。 趙國采用了這些服飾,極大地方便了作戰,軍事力量也逐漸增強,并于公元前296年,相繼滅了中山、林胡、樓煩以及雁門,向北擴展了上千里疆土,使趙國一躍而成為強盛之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也采用了部分趙國服飾,如《后漢書·輿服志》引胡廣所言:"趙武靈王效胡服,以金珰飾首,前插貂尾,為貴職。秦滅趙,以其君冠賜近臣。"另外,秦代所用的高山冠、術士冠以及武士所穿的黑色之褲,都直接受到胡服影響。直到漢代,這種影響依然存在。漢代武將所戴的大冠,就從"趙惠文冠"演變而來武士所用的短衣大袍,也是采用胡服遺制。不過這些服飾大多只用于軍旅,不通文儒。帝王百官朝祭之服和燕居之服,仍用周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