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將重組,中小企業被淘汰成趨勢
棉價上漲會加速紡織行業的重組,促使產業集中度上升,一批中小企業將會被淘汰,這也是產業調整的大趨勢。
10月15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 Index 328)24177,漲254。此前一天,美國洲際交易所(ICE)棉花期貨前四個合約收于漲停板,12月合約收于114.87美分/磅,漲400點,創歷史新高。棉花期貨在美國農業部公布市場熱切期待的月度供需報告前大漲,而在數據公布后市場繼續勁升。
美國農業部將全球最大棉花消費國中國2010/11年度棉花產量預估下調了100萬包至3150萬包,并將中國進口預估從1275萬包上調至1300萬包,將中國期末庫存預估從1601萬包下調至1472萬包。
在供需矛盾以及國際棉花期貨市場的帶動下,國內棉花價格快速攀升,這對棉花占成本60%以上的棉紡類企業造成了重壓。
“棉花的產業鏈很長,關系國計民生的各個方面,一旦供不應求,像大豆那樣大量依靠進口,對中國整個紡織、服裝行業的沖擊會非常大。”山東省農科院棉花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汝忠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
近年來棉花價格一直波動較大,而今年棉花價格的連創新高,使得市場對于國家加強宏調的呼聲甚高。
持續漲價背后
“供不應求是目前棉花漲價的主要動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徐小青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說。
2010年上半年,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減弱,中國紡織服裝業出口得到恢復,棉花需求量大增。農業部數據顯示,1~6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額是888億美元,同比增加了22%。
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的沖擊,導致棉紡制品出口市場不景氣,棉價低迷,棉農種棉積極性受挫,2009年中國棉花播種面積減少了1240萬畝。
中國2009年棉花總產量是637萬噸,比2008年下降了112萬噸,在棉花產量正常的年份,棉花缺口在400萬噸左右,2009年的減產導致今年棉花缺口進一步加大。
同時,今年8月黃河流域雨水比較多,對正處于花蕾期的棉花生長極為不利,導致棉花單產減少,質量下降,李汝忠預計,今年棉花總產量將下降20%~30%。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棉紡原料供應量與需求量相差269萬噸,而2010年相差626萬噸,比去年增加357萬噸,棉花缺口明顯。
國際方面,巴基斯坦洪災導致的棉花減產、中國和巴西的進口需求大增、印度限制棉花出口、美元持續貶值、國際棉花期貨市場的推動……都影響到國內棉價。
為了緩解棉花市場的供需矛盾,中國政府于8月10日開始拋儲,但是從趨勢來看,拋儲價格高開低走,8月底探底反彈,9月中旬之后加速上漲。
對于棉花市場的異常表現,中信證券分析師毛長青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今年棉花減產表現明顯,市場對于未來棉花價格的預期會更高。
目前,山東、新疆等棉花主產地已經陸續開始收購新棉,山東部分地區籽棉最高收購價超過6元/斤。
新棉上市是否會使當前的棉花價格趨穩?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杜敏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國家儲備棉庫存有限,在減產預期下,棉花需求依然旺盛,市場缺口很大,新棉上市對遏制棉花價格作用有限,未來漲價趨勢仍將蔓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