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成功研制“納米衣”突破技術瓶頸
上海市科委納米科技專項"高感性納米復合功能纖維的規模化生產及其應用"28日結束項目驗收。項目研發出的抗菌系列材料將以"納米衣"的形態"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目前中國外貿調結構背景下,紡織服飾行業正努力轉變生產方式、通過自主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據統計,2009年中國纖維產量超過2600萬噸,居世界第一,約為排名第二的美國6倍。但功能性、差異性產品的比例低于40%,低于發達國家60%的水平。
經科學發現,納米衣物因含有特別的納米微粒,可持久釋放微離子,屏蔽體外細菌,具有極強的功能性。
在上海市科委的指導下,東華大學材料、服飾、紡織、物理、化學等學科的研究人員經過2年努力,突破納米紡織材料的技術瓶頸。
上海市科委納米中心主任閔國全介紹,納米技術應用于紡織服飾領域有兩大難點:一是納米微粒和纖維的結合,二是工業化生產。
據介紹,此前,國內市場上以"納米衣"為賣點的前期產品多采用將成衣或纖維浸入納米溶液的方式,但效用較短。而該專項成果則屬納米附著結構,采用納米銀緩慢釋放技術。已進行相關產品生產的上海德福倫化纖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衛忠介紹,用這一新穎的材料生產出的衣物能長效抗菌,經過50次標準洗滌后,抗菌效率仍達99%。
項目驗收組專家、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副會長葉永茂認為,目前,國產纖維在抗菌領域已經完全能和國際水平相抗衡。
在生產方面,楊衛忠說,最大的難點在于讓納米銀粒子分散到纖維上,但目前國內生產企業已經可以做到,而且生產該產品的成本比生產同類抗菌性產品還要低10%-20%,跟國外生產成本相比要低一半。
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朱美芳介紹,除了抗菌功能外,該項目還通過控制纖維直徑、纖維形狀提升材料的舒適性。
"希望這一新穎的材料能讓大家改變化纖穿起來不舒適的印象,并通過抗菌這一功能性提高紡織服飾產品的品牌附加值",朱美芳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