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建黨九十周年 《錢之光傳》摘登(九)
1951年在紡織部辦公樓建設工地。左起分別為劉藝、李逖、錢之光、孫泰恭、陳維稽
為了促進紡織工業生產的恢復,紡織廠的正常生產。
恢復和提高生產的另一項重要措施是提高生產力。為此,當時全行業開展了增產節約的勞動競賽等活動,在競賽中總結推廣先進經驗。1951年4月,在紡織工業部和全國紡織工會的組織下,青島、天津、東北紡織職工簽訂愛國主義勞動競賽合同。在他們的推動下,全國紡織職工的愛國主義勞動競賽蓬勃開展起來,生產效率大為提高,并在競賽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人物。工人群眾努力鉆研技術,改進操作方法,創造了許多新記錄。1951年8月,紡織工業部和全國紡織工會組織力量,總結了青島國棉六廠女工郝建秀創造的細紗擋車巡回工作法的經驗,并將其命名為《郝建秀工作法》。同年9月,全國紡織工會在青島舉辦學習班,推廣《郝建秀工作法》;10月,紡織工業部正式發出《關于普遍開展郝建秀工作法的指示》。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央部委首次在全國推廣以普通工人名字命名的先進操作技術。此后,紡織工業部和全國紡織工會又聯合總結出《“五一”織布工作法》、《“五三”保全工作法》,推動了全國紡織工業操作技術的發展,保證了紡織產品產量、質量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1952年10月18日,紡織工業部發出《關于鞏固先進經驗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紡織工業局、各紡織廠成立推廣先進經驗小組,使這一工作深入普遍地開展下去。
在紡織工業恢復工作初見成效后,錢之光就把工作重點轉向了做好大規模建設的準備工作。1951年1月19日,錢之光在政務院第68次政務會議上作了《關于紡織工業部1950年工作總結及1951年工作方針和任務的報告》。報告提出1951年紡織工業的方針是:提高生產,改善管理,重點建設,準備發展。
錢之光強調,我們需要做的準備工作一大堆,但一定要從設備、人才等基礎開始,并要立足于自力更生,靠自己動手,不要等待,不要依賴別的部門。第一,根據紡織工業建設需要,于1951年8月15日召開全國紡織機械制造會議,研究和討論調整生產能力,分配制造任務以及制訂棉紡織機械技術標準等,解決新建棉紡織廠急需的成套設備。第二,為準備大規模建設培養技術人才的直屬華東紡織工學院在1951年7月正式成立。第三,1951年7月紡織工業部正式成立新民工程公司,承擔部分新建棉紡織廠的設計和建設工作。第四,1952年7月,紡織工業部機關成立基本建設局、機械制造局、勞動工資局、基建設計公司,以適應紡織工業發展的需要,各大區紡織工業管理局也相繼成立基本建設處。同時以新民工程公司的技術干部為班底,組建基本建設局設計公司,并相繼組建了紡織工業部直屬的華北、西北、華東、中南4個建筑工程公司。第五,1952年12月15日~23日,紡織工業部召開紡織工業基本建設會議,總結自1951年以來建設4個棉紡織廠和經緯紡織機械廠、哈爾濱亞麻紡織廠(由蘇聯援建)的經驗,強調基本建設工作必須做好充分準備,積極地有計劃地培養和組織基本建設力量,同時加速培養技術力量以適應新廠建成后的迫切需要。
這些工作都為“一五”計劃時期紡織工業大規模建設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