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不再的紐約時裝周
張海倫
過去馬戲團進城時紐約街頭常有這種有趣的場景:象群搖著長鼻子,晃動著笨重的身軀在中城隨意走動。即使是最漠然的路人也會被這略帶突兀的怪趣景致所吸引。是否看過馬戲表演倒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光是身處其中已讓人興奮不已。時裝周也曾經如此:來自世界各地、特立獨行的時尚風向標在篷內為潮人們演繹他們張狂的夢想;頎長而羞澀的年輕模特散布在曼哈頓的大街小巷,輕捷如羚羊般穿過人群走向秀場。
和量化管理的其他產業一樣,時裝周也發生了變化。它似乎規模更大,也更有效率了。電視和報刊雜志的廣告宣傳、博客紅人的推廣,這些如出一轍的營銷手段看似完美地娛樂了它的核心受眾。然而,這種快速產業化使時裝周變得寡淡無味了,過去那些吸引眼球的天才表演不復存在。
“如今就連餐飲業也比時尚業有趣得多了。”已在Paper雜志工作了20多年的資深編輯Kim Hastreiter說。
前法國版《Vogue》編輯Carine Roitfeld也支持這一觀點。直言不諱地指出時尚界再也沒有任何驚喜了。“那些天馬行空的天才設計消失了。時尚的產業化削弱了其創造性。”
無論上述觀點是否正確,Roitfeld女士的這一觀點是毋庸置疑的,即如今的T臺秀像公司發布會一樣枯燥無味。這位在時尚界地位舉足輕重的法國編輯補充道,如今的時尚界缺乏“驚喜感”和“讓人銘記于心的瘋狂勁兒”。
正是對這股瘋狂勁兒的追崇讓人們爭相涌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一睹名為“Alexander McQueen:狂野之美(Savage Beauty)”的展覽。盡管并無大肆宣揚,但我們都知道,這場該博物館有史以來參展人數排名第八的展覽,標志著當代時尚史上一個勇于進取的偉大時代的落幕。
McQueen戲劇般的辭世和John Galliano離開Dior讓我們意識到一個被忽略的事實。在過去的十年間,由于幾大集團的集中收購,許多品牌走出了原本的家族企業模式,在McQueen,Galliano和Tom Ford 等大鱷的引領下逐漸為普羅大眾所接受,并由此發展成一個勢不可擋,甚至可以說是頗具文化壟斷性的產業。
圈內人士恐怕很難忘記這些輝煌時刻:Galliano帶來的帳篷中的焰火;Gucci帶來的皮草秀場; McQueen在中世紀的巴黎古監獄帶來的籠中狼群;Dior在盧浮宮附近的杜依勒里花園帶來的歌舞伎秀;McQueen男裝在米蘭運河邊帶來的開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的搖滾風潮。
隨著西方經濟的繁榮及新興市場(尤其是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大市場)的崛起,大集團十分樂意將諸如McQueen,Ford和Galliano等天才設計師充滿想象力的作品呈現給顧客,以使品牌快速發展。掌控著超過500個耳熟能詳的奢侈品牌的巴黎春天集團(Pinault-Printemps-Redoute)、厲峰集團(Richemont)和路威酩軒(LVMH)”的掌門人們十分清楚,他們需要的不僅是設計師,更是能不斷推陳出新、將品牌標識深植人心的推手。
可惜,2009年烏蘭巴托的路易威登精品店開業后,他們便認為這個使命已經完成了。
放眼現今的四大時裝周,可能只有紐約時裝周的Marc Jacobs, 巴黎時裝周的Karl Lagerfeld和米蘭時裝周Miuccia Prada的秀場可以吸引一些眼球了。即便如此,在這個普遍自我膨脹的時尚界,這些貢獻也只是杯水車薪。
的確,Lagerfeld 2010年在瑞典的冰山和巴黎大皇宮的秀場讓我們記憶猶新。可這對于時尚界的現狀又有什么幫助呢?
可以想象,在911十周年之際的本屆時裝周其實是時尚界蕭條期的前奏,引領我們進入一個變百花齊放為立足大眾的時代:市場份額大于新穎創意、穩妥管理高于大膽進取。基于這種理念下的時尚不可能脫離其商品性變成藝術品。難怪下一季的時尚大事件中會有意大利編制大王Missoni與美國平價連鎖超市Target的合作及Jil Sander與Uniqlo(優衣庫)的新一季合作。{page_break}
“我熱愛這個行業,也明白其中包含的風險,但我仍希望品牌們保留一定個性。”Roitfeld女士說道。過去的美好場景在她腦海閃現:設計師們讓模特們身著奇裝異服走秀,身為時尚編輯和繆斯的Isabella Blow穿著大膽招搖過市,紐約Barneys百貨在她過世后將那些華服在櫥窗展示。
時尚唯一的迷人之處,如Roitfeld女士所言,在于那份天馬行空的張揚。然而,斯人已逝矣,致McQueen。致逝去的美好時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