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峰:從服裝收藏中學習古代技藝
每年北京時裝周開場秀的品牌都是NE·TIGER,時尚圈人士,都以收到這場秀的邀請函為榮譽。作為NE·TIGER設計總監,張志峰在設計中已經不是簡單地展現中國元素,而是更多地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國學底蘊。因此,今年的設計主題被命名為“唐-境”。在他的300多件中國歷代服裝藏品中,讓他收獲最多的就是創意和境界。
每一件衣服都是古人的故事
張志峰是各大服裝拍賣會上的知名買家,實際上,張志峰又是所有買家中最與眾不同的一個——因為他的收藏僅僅是供研究之用,并不是為了投資和升值,因此,在服裝收藏圈中,張志峰廣受尊敬。也因著這樣的名氣,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充滿信任地把自己祖傳的服裝交給張志峰,供其研究以及合理地保管。收藏服裝是一件非常細心的工作,“隨著歲月的流失,這些服裝面料已經變得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會斷裂”。
在張志峰的藏品中,已經有200多件能夠確定收藏價值。圈里很多人都知道,張志峰是真正能夠讀懂這些古代服裝,研究和傳承服裝文化的人。 張志峰的收藏非常定向,即中國古代的服裝服飾,這些服飾包括各個階層和各種職業的人群。從皇族到布衣,這些古人的衣服帶著他們的故事被張志峰層層疊疊地收藏起來。
“我經常能從這些服裝中看到過去的人是如何生活的,他們曾經發生過什么故事,甚至還能和古代文化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張志峰經常學習古代的制作和刺繡手法,并移植到現在的設計中,“看到這些藏品時,我經常感慨古人的精湛技藝”。
在他的收藏中有一件百鳥衣。所謂白鳥衣就是整個服裝繡著上百只鳥,這是宋朝的風俗——皇后穿百鳥衣,并一直延續到明朝。
“在這件百鳥衣中,每只鳥的神態和姿態都不一樣。”張志峰非常感慨繡工的想象力,“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已經很難有人保持這樣平靜的心態,一心一意地專注于刺繡,不僅僅是把刺繡當做一項工作,更是一次藝術創作。”
雖然對刺繡研究多年,但是張志峰時常感慨,古代的刺繡技法依舊難以超越。“最難超越的,其實是心境,現代人受到大量信息沖擊,很難讓心思平靜下來,放在刺繡中,并發揮想象力。”
對于另一件繡有牡丹盛開團的服裝,張志峰更是贊嘆不已:“一朵牡丹中,繡有8個層次,8個不同的色彩,讓牡丹栩栩如生,充滿立體感。”
從收藏中學習古代技藝
由于服裝設計師的職業要求,張志峰早在十年前就開始了對古代服裝服飾的收藏和研究。而他的品牌NE·TIGER在每年北京時裝周上也擔任首場秀的重要職責。在時裝界的地位越高,張志峰反而越淡然。
在時尚圈,張志峰是為數不多的不為浮華所動的人——身著簡單的服裝,經常與國學大師談論古人的精神,研究國學給予了張志峰不一樣的心境。張志峰也從不向外界炫耀自己的藏品,哪怕是提及,都少之又少。服裝和國學更像一條通往古人心境的道路,隨著研究的增加,儒釋道的思想也滲透到他的血液中。
“研究古代服裝,會讓我的心情立刻沉靜下來。”張志峰通常會抽出半個月的時間,關上手機,只與他的畫筆和藏品在一起,每天只吃一頓飯,休息也只是打坐。{page_break}
張志峰相信,現代工業無法制作出接近古代思想的產品。因此,在高級時裝定制中,他不惜遠走千里,找尋最有經驗、能夠潛心制作的繡工。在復制古代刺繡技藝的同時,張志峰最先復制的就是“心境”。
NE·TIGER的工作人員,先是在羌寨找到了刺繡手工藝最好的老藝人。她們為NE·TIGER組織起了一支刺繡隊伍,按照訂單進行刺繡。
“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改變這些民間藝人對刺繡的觀念。”張志峰說,“這些民間藝人已經從事刺繡很多年了,但是她們的刺繡作品多數是旅游紀念品,非常粗糙。我告訴她們,我們要的是精品,這一理念的灌輸并非易事。”
于是,張志峰支付給這些老藝人更多的制作費用,希望她們能夠繡出與眾不同的作品,“但仍舊很難,老藝人們會覺得很奇怪,她們認為唯有慢慢繡,才能得到更多的收入。”有的時候,張志峰甚至冒著公路塌方的危險,去汶川羌寨,做的事情,就是和繡工溝通想法。
通過對古代服裝服飾的挖掘,一些已經失傳的刺繡方法又得以出現在當今的高級定制中。
2011年,中國的國家宣傳片中,張志峰便使用了“寸錦寸金”的云錦、“織中之圣”的緙絲等精妙卓絕的中國傳統服飾制作方法。在設計中,端莊典雅、高貴大氣的東方韻致和中國式美麗,詮釋出了中國服飾元素所蘊含的華美。
而2010年,張志峰將私人收藏的 由NE·TIGER設計制作的“鸞鳳雙棲牡丹”緙絲華服贈送給首都博物館,作為藏品永久收藏。這件紅色絲綢禮服用了7種緙絲工藝來表現鳳凰及牡丹圖案,7種緙絲衣片用已經失傳幾百年的技法“緙成”縫制拼接起來的,被稱作真正的“天衣無縫”。
張志峰一直都希望自己的藏品不僅僅是躲在地下房間中,“我也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將藏品展示出來,讓中國精湛的服裝制作工藝展現在世人面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