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高遠——宗教人物服飾形象
遠離喧囂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其功能是為社會提供了一種認知世界的方式,一套評判社會行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體系。作為種社會實體,宗教又有它實體方面的功能,那就是為社會提供了一種組織形式,一套調適、整合、凝聚社會的機制和體系。既然宗教是人們認識寧宙、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一種意識形式,會產生對世界、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和態度,因此宗教也是種世界觀。
宗教的文化層面往往使人們感知宗教的“真理”,因而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文化發展歷史,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宗教的影響,形成內容不同的宗教文化。所以說,宗教還是種文化現象。而說到文化,服飾文化對宗教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因為形象因素對宗教的影響可謂大矣,就拿佛教來說,最初佛教是無造像的,因為佛家認為“空”既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但后來為了便于佛教的傳播,偶像崇拜成為極好的宣傳手段,最能說明問題的是,當佛教傳入中國以后逐漸發展演變為具有本民族風格特征的造像。而服飾作為構成形象的要素不可避免地成為描述宣揚宗教的“利器”。
服飾總體看來不尚奢華,這種風格與其追求的境界不無關系,遠離世俗的繁雜與喧囂,找尋一塊屬于自己的凈土……
宗教人物形象的定型一般與其身處或發展的年代有關,早期佛教人物服飾多為袒右肩或通肩式,較為貼身,面貌為深目高鼻,顯然具有印度人種和服飾的特色,而后來逐漸演變為漢代褒衣博帶式服裝風格,并且人物造型也隨時代發展不斷變化。中國唐朝時期,從流傳至今的佛教造像中我們不難發現,就連佛、菩薩也是以豐腴為美的。同樣,基督教中耶穌與圣母瑪麗亞的形象均是以中世紀時期人物服裝造型為藍本塑造的。
宗教人物服飾形像描述從整體而言是走近凡俗與生動的藝術。從審美意蘊上看,它從曠遠的理性主題走向平凡的世俗感性情趣,從審美形態上說,它從宏偉雄大深沉凝重走向俊逸白由生動靈秀。這種親切的韻味透露出宗教遠離喧囂背后教化于民的深謀遠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