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服裝之西南地區民族服裝
華夏山河,錦繡瑰麗。我國少數民族的服飾藝術文化,歷來就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國廣闊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多個民族的歷史與文化。服裝文化,作為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文化,由于在各個地域受環境,人文,歷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逐漸的形成了我國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文化。
服飾是一個民族的重要標志,也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在我國,根據少數民族的聚集地,主要可以視作,東北,西北,華南,西南四大部分。在這四個區域之中,少數民族由于環境等因素,雖然民族不同,但是由于所受環境因素,人文因素等諸多方面的影響,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呈現出區域化的多姿多彩。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服裝概況:
代表民族: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
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服飾受地理環境、經濟文化類型、歷史源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生活在高原寒冷地區的少數民族服飾厚重,沒有季節的顯著區別。滇南河谷濕熱地區少數民族服飾質地輕薄,款式短窄。內地平壩區受漢族影響較大,服飾簡約實用。雜居地區少數民族服飾基本與漢族相同。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主要用棉麻布、絲綢、皮毛、火草、樹皮纖維布等多種材料制成。服飾類型有袍服、長衣、貫頭衣、上衣、坎肩、披氈、斗篷、褲子、長裙、短裙等多種,裝飾風格多姿多彩。
西南少數民族服飾重視裝飾,衣褲、帔、腰帶、飾物上分別裝飾有條紋、幾何紋、草木紋、云狀紋、羽狀紋、鳥狀紋等各種紋樣。樂舞人的裝束尤其花哨,有的周身圖案密布,發展至今許多少數民族仍保存著先民的服飾傳統。婦女服飾常集蠟染、挑花、刺繡、鑲補等多種技法于一身,還要縫綴貝珠、銀片、銀泡等各種食物,工藝尤為精湛。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之中,銀飾的點綴十分突出。在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中,人們普遍認為銀飾以多為美,并且認為銀飾具有某種去災除病的作用。西南少數民族的銀飾品工藝十分有特點,銀泡、銀項圈、銀鎖、銀鐲等配飾的制作水平頗高。
怒族服飾
門巴族服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