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勞動力成本是東南亞的兩倍 國際大牌將訂單轉移東南亞國家
一直以來,河南都是人口大省,有著廉價的勞動力。然而,這兩年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是東南亞等地勞動力成本的兩倍,越來越多的國際大品牌將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國家。
與此同時,河南服裝外貿加工企業訂單減少,有的企業少了10%。
現象
越來越多的H&M、
耐克產品產自東南亞國家
26歲的張琳是H&M的粉絲,春夏秋冬都在H&M店買衣服。上周末,她在鄭州市印象城的H&M店買了兩條褲子,看標牌時,她吃了一驚,吊牌上寫著——“原產地:孟加拉國”,其他的裙子等,也有不少標著產自印度、泰國等地。
昨天,在中原路萬達廣場,記者隨手拿起幾件衣服翻看標牌,發現H&M衣服上標的產地,果然很多是東南亞國家,“Made in China”的標志較少。
“過去很多衣服不都Made in China 嗎?”張琳說,為啥現在這么多衣服在東南亞等地生產?
其實,一個現象是,因為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將訂單轉移到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更為低廉的國家。
耐克歷年年報顯示,2001年,中國生產了其40%的鞋,排名世界第一,越南只占13%;到了2005年,中國的份額降至36%,越南升到26%、排在第二位;2009年,中國、越南分別以36%的份額并列第一;2010年,越南的份額升至37%,超過中國的34%。
從2010年開始,“產自越南”的字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中國耐克鞋上。
本地
外貿企業訂單減少10%,不少企業保本經營
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一度成為很多國外品牌在中國代工的重要原因。然而這兩年,不少代工企業感覺到了陣陣寒意。
鄭州奧特制衣有限公司代工有英國、美國等國家的重要品牌,總經理李國慶說,這兩年,因為歐債危機、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變化,外貿訂單下降了10%。“過去代工利潤可以達到加工費的3%~5%,現在一些企業能保本就不錯了。”他說。
領秀夢舒雅總經理高級助理宋小東,也一直關注著外貿加工市場,“河南的服裝企業中,有35%為外貿加工型企業。2008年,勞動力成本上升,代工企業利潤開始下降。過去代工企業平均利潤在10%~15%,高的可以達到30%,現在較高的代工利潤也只有8%。”生存遇冷,全國各地的代工企業都面臨此況。
分析
逐漸消失的人口紅利,國內勞動力成本是東南亞的兩倍
國外知名品牌逐漸將訂單轉移到東南亞等地,背后的重要原因是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上升。
李國慶說,3年,勞動力成本翻了兩番,現在工人工資為2000元到2500元每月,不斷上漲的工資,讓企業感覺到了壓力。
“相對于中國,柬埔寨、孟加拉等地工資要低得多。”在滎陽的“河南服裝大會”上,廣東省絲綢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南生這樣說。
據最近法國紡織品協會公布的研究表明:中國紡織品企業員工的平均工資為188~300歐元,比世界紡織業工資最低的國家孟加拉(約80歐元)高出很多,2012年歐洲與中國紡織品貿易會非常艱難。
企業訂單量下降,不少企業開始轉型。宋小東發現,這兩年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展上,都會有大量的新品牌出現,“代工不景氣,不少企業開始轉做內銷,自己做品牌。”
應對
做附加值高的品牌代工或提高效率
宋小東發現,2010年下半年,代工企業的生存情況比較艱難,2011年8月之后訂單量開始有所上升。
這其中的原因在于,雖然東南亞的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相對低,但經過多年發展,國內紡織品行業在產業配套方面具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優勢。
滎陽部分代工企業的感覺是,訂單情況并未回暖,這兩年一直比較冷。面對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低成本的競爭壓力,國內外貿加工企業應如何應對?
“要想獲取高利潤,就要做附加值比較高的品牌代工。”李國慶這樣看,附加值低的品牌代工利潤太低,這也要求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勞動技藝。
在陳南生看來,企業提高產品附加值,運作好自己的品牌,非常重要。
貼牌企業轉型升級,創建自主品牌是無法阻擋的發展趨勢。貼牌企業在五到十年內轉向自主品牌的開發是相對合理的,畢竟,貼牌企業的生產、技術、設備等與自主品牌企業存在著較大的差別。而由貼牌轉向自主品牌能使企業不再受到其他品牌的價格限制,擁有自己絕對的市場定價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