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現狀之新疆服裝產業的機遇
在11日閉幕的首屆亞歐絲綢之路服裝節上,看著模特身著自己公司的產品在T臺上展示,多利空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作為新疆壹俐綺服裝公司董事長,他說:“今年我們走出了關鍵的一步。”這關鍵的一步,就是與友好集團達成合作協議,9月20日前后,壹俐綺服裝將進入友好集團的5家商場,陸續開柜銷售。
疆內服裝企業集體亮相
多利空非常看重與友好集團的合作,因為這是提升公司品牌的一次機會。此前,在首府的大型商場,除了“天毛”品牌,新疆地產服裝品牌幾乎很少見。
圖為新疆一家民族服裝品牌在開幕式上進行展示。
事實上,新疆的服裝品牌難進本地的主流商場,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新疆的服裝行業發展與內地相比落后許多。作為原料大區,新疆能叫上名字的服裝品牌卻屈指可數。整個新疆的知名服裝品牌數量,加起來還比不上內地某些縣級市。
記者從新疆服裝協會了解到,截至2010年,新疆從事服裝加工的企業達40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31家,其中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15家。這多少讓新疆服裝企業有些尷尬,處在“絲綢之路”上卻游離在中國時尚的焦點之外,提振新疆服裝業的信心,成了刻不容緩的首要問題。
“亞歐絲綢之路服裝節是走出了第一步。”在之前的新聞通氣會上,自治區經信委副主任梁勇說,全疆有規模的企業都參加了這次服裝節,展位數近100個,這在新疆服裝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對于這個新疆服裝歷史從未有過的“壯舉”,古再麗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設計師陳淵深有感觸,她連續參加過2001年到2007年的“烏魯木齊絲綢之路國際服裝服飾節”,當時參展的新疆服裝企業難得一見,幾乎都是內地企業。而在首屆亞歐絲綢之路服裝節上,與她展位相鄰的都是新疆服裝企業。陳淵說,這是新疆服裝企業第一次集體亮相。{page_break}
59號文件帶來歷史機遇
帕爾哈提·買買提,梅麗亞娜服裝公司法人。十多年來,他穿梭于歐洲與中國新疆之間,一直在做一件事:把歐洲的服裝進口到新疆,或者銷售到周邊國家。
“本地的生活服裝,在款式與創新方面,落后于歐洲。”帕爾哈提說,更主要的是沒有自己的品牌,這也是多年來,他更多的時間在歐洲進行服裝貿易的原因。
這次在他的兩個展位上,展示的依然是他從歐洲帶來的各種生活和晚會服裝。不過,他的想法卻在悄然發生變化,公司旗下內衣是他們自己生產加工并向外出口的主流產品之一,為了在產品生產上進一步下工夫,公司專門請了意大利的裁剪師與深圳的縫紉技師。
“現在新疆發展服裝的機遇比較好。”他說,不能與之擦肩而過。
他說的機遇,就是自治區6月1日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新疆服裝產業的意見》,簡稱59號文件。59號文件提出,到2015年,自治區服裝加工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2020年超過300億元,年均增速20%以上;2015年服裝貿易總額850億元(含出口額)、吸納就業30萬人,2020年服裝貿易總額1600億元(含出口額)、吸納就業50萬人……使新疆成為我國西部最具影響力的服裝生產基地和向西出口的橋頭堡,形成功能較為完備的服裝貿易物流中心,把烏魯木齊、喀什等地建設成為輻射中亞、西亞和俄羅斯等地的中國西部服裝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
帕爾哈提說,這樣大力度地支持發展服裝產業的政策,這么多年來還是第一次見到。
據了解,目前僅疆內服裝消費市場就超過180億元,再算上出口市場,疆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的服裝銷售可達500多億元,但新疆的服裝年銷售收入僅16億元。{page_break}
對于這樣一個數據,梁勇給出的解釋是,在新疆生產加工的服裝只占3%,97%為內地加工生產。他說,今后新疆服裝企業銷售收入要超過100億元,據此計算,相當于新疆生產加工的服裝能占到疆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的20%。從3%到20%,是留給新疆服裝企業發展的機會。
為了抓住這個機遇,多利空不惜花重金與土耳其的著名服裝設計師哈迪切·古琪簽了三年的合約,而古再麗品牌也打算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新疆服裝產業重新布局
梁勇認為,與內地服裝企業相比,新疆不缺敢于擔當的企業家,而缺少配套的加工企業和設計人才,如果說紡織產業是一條龍,只有把終端服裝產業這個龍頭抬起來,新疆紡織產業這個龍身才能舞起來。
近幾年,國內服裝業出現了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在新疆投資的4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中,全國紡織服裝500強企業有30家左右,這些企業已成為推動新疆服裝服飾行業發展及經濟增長的生力軍。新疆500萬錠棉紡錠中,70%為疆外企業投資,新疆粘膠漿粕產量已占全國總量的35%左右,90%為疆外企業投資建設。
在本次服裝節上,中紡聯合會副會長張延愷表示,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技術力量雄厚,有成熟的產品和穩定的市場,這些企業在新疆的擴展,增強了新疆紡織服裝工業的實力,帶動了產業快速升級。
不可否認的是:新一輪新疆服裝產業布局已經開始,這個布局甚至已經超越了新疆本地范疇,更是一種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內的產業鏈大配置。作為新疆的服裝企業,如何領銜品牌成為產業鏈的突破口和催化劑,顯得尤為重要。
相較而言,新疆的服裝企業也具有其它區域所沒有的優勢。首先是資源優勢,新疆是產棉大區,棉花產量約占全國的49%,還是全國最大的漿粨和粘膠纖維生產地,此外還有豐富的毛紡、亞麻等資源,各種化纖產品初具規模,這為發展服裝產業奠定了良好的產業鏈上游基礎。其次,新疆具有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輻射中亞歐洲的區域優勢,發展服裝產業也是發揮新疆區域優勢、擴大出口、贏得市場的需要。
自治區服裝協會會長張同智認為,新疆服裝企業不應該走內地企業發展的老路,而是應該首先搞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專長,通過建立自己特有的發展模式打天下,通過制定符合企業發展的機制贏得天下,通過品牌建設獲得穩步長期的發展。新疆是原料大省區,和內地企業相比有周邊國家的市場及地理優勢,有多民族的文化優勢,與周邊國家服裝企業相比,有內地強大的生產加工資源優勢,應該發揮這些優勢,發展特色服裝產業。
對于新疆民族服裝品牌來說,他們既要肩負起一部分的行業責任,重新培育新疆民族服飾文化在全國及全球的影響力,同時還要兼顧到自己品牌與眾不同的定位,從而避免長成一個共同的面孔。
梁勇說, 培育新疆民族服飾文化,不是一兩個品牌企業就能夠完成的,政府及行業的引領規范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政府要支持、鼓勵行業舉辦服裝服飾文化節,支持企業發布最新民族服飾等等。同時,政府還要對整個行業結構進行健康塑造,規避品牌的急功近利和價格惡性競爭,控制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某些關鍵點等等。
他說,目前新疆民族服裝品牌的發展已不僅僅是一個行業內部的事情了,在某種程度上,政府在產業發展中充當著重要角色,這個角色更大的作用在于對新疆服飾文化的培育和引導上,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如此,一個地區民族服裝工業的實力才能更快提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