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外”服裝的觸覺才是第一位的 而不是視覺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中國本土服裝品牌的“例外”的崛起之路。
絕大多數人認識“例外”是從第一夫人彭麗媛開始的。國家第一夫人身著本土服裝品牌進行外事訪問,無疑是對“例外”最好的宣傳。“例外”由此迅速躥紅,這既讓公眾看到了中國本土服裝品牌的實力,也給了中國服裝品牌一個崛起的機會。“例外”于1996年由中國本土服裝品牌設計師毛繼鴻創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例外”以其獨特的品牌理念和價值在本土女性高端服裝品牌市場走出了一條“例外”之路,同時收獲了許多重量級的用戶。
毛繼鴻曾說過:“大多數服裝品牌把百分之八九十的時間和精力花在顏色和款式等視覺效果上,而‘例外’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產品的觸覺上。我們更希望人能夠慢下來,用心仔細體會服裝帶給人的觸覺體驗和內心感受。”
在“例外”的品牌理念里,服裝的觸覺才是第一位的,而不是視覺。它提倡注重內在的自我感受,其次才是外在的表達。
把觸覺感受放在第一位的確有別于其他服裝品牌,也是人的價值的回歸。喬布斯早年在印度學禪的時候接觸了佛教的“六識”理論: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和直覺,或者說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喬布斯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將“觸覺”引入到手機體驗中,使人們通過滑動、點擊等行為與手機親密接觸,也將手機的觸屏技術推上了巔峰。
當國內的服裝品牌紛紛模仿國外的快時尚品牌時,“例外”通過獨特的品牌理念走出了一條“慢經典”的差異化之路,贏得了國內外消費者的尊重,成為了中國服裝品牌的“例外”,也讓眾多本土服裝品牌看到了希望與機會。
那么,本土服裝品牌崛起的機會在哪里?一個品牌,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自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有了“自知”才能自覺、自信、自尊。
過去中國大多數的服裝品牌,總是傾向于使用比較洋氣的名字。這其實是中國服裝品牌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現。除此之外,中國服裝企業家創新精神不足,或者說沒有冒險精神,國家對于服裝相關知識產權保護不夠等都削弱了本土服裝品牌的創造力。
國際上也有很多人質疑中國對于時裝和品牌的建設力。其實在本土服裝品牌發展過程中,核心的問題是要不斷地從自己的文化根源,從自身民族的本源上,去尋找一種與眾不同的東西。這種特色的東西既是對自身品牌的尊重,也是認真的看待自身品牌的價值。
“例外”是本土服裝品牌的驕傲,既代表了中國創造的高度,也代表了中國的原創精神。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的巨大成就相比,中國服裝品牌走向國際化是不太成功的。我們期待能夠出現更多的“例外”,為本土服裝品牌和國際服裝市場注入新鮮血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